广场舞大妈的“酸甜苦辣”
——我市首届广场舞大赛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手中拿一把精致团扇,身着一袭镶钻红衣,浓密假睫毛配着红唇彩,再配上一双专业舞蹈鞋……看着她们曼妙的舞姿、优美的身段,还以为她们都是专业的选手,仔细一瞧才发现,她们都是五六十岁的广场舞大妈。
5月9日,在我市首届广场舞大赛的比赛现场,大妈们精神抖擞,蓄势待发,身着统一服装,一遍遍回忆着舞蹈动作,在这些认真的大妈们看来,这不是一次比赛,而是一次展示的机会;美轮美奂的舞蹈不是朝夕而就,在漫长的准备过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
崴脚生病时有发生
在选手等待区,远情舞蹈队的队员们还在进行着最后的练习。她们轻声哼着熟悉的旋律,手持团扇,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这个队伍里的女同志大多是五六十岁,队员们退休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孙子,为了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有的队友甚至带着孩子来练习。”郭爱芳动情地说。
说话间,队员郭小梅撩起袖子一角,只见手腕处有明显突出。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2013年的一天,郭小梅在练习的过程中手腕骨折,但她并没有在家养伤,依旧执着练习。在舞蹈队中,诸如崴脚、感冒、发烧等小病不断,但队员从没有说过放弃,也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让她们在多次比赛中屡获殊荣,并多次登上临汾春晚的舞台。
资金短缺不是问题
广场舞不仅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颇为风靡,这阵流行风也吹到了村镇的角落。这不,吴村镇屯里村的朱海霞也带着一队人来“踢馆”了。
自从2011年,广场舞就成了屯里村家庭主妇主要的娱乐项目。每天一到固定时间点,她们便涌到了广场。跟着跳舞比较好的“老师”,一招一式地学、一丝不苟地练。
这位“老师”就是朱海霞,她说:由于资金有限,只能我跟着专业老师学,学会了再教其他队员。”“这次比赛,村里出资,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好好表现。”朱海霞说。
原创精神不可缺少
“每次一到比赛前,我都会因为琢磨动作整夜失眠。”西关舞蹈队的徐冬亲是这个舞蹈队的主力,她说:广场舞也要有原创精神。”对于丝毫没有舞蹈功底的大妈们来说,让广场舞走向专业比赛着实是一项重大挑战。为了让舞姿优美,一回到家徐冬亲便对着镜子不断编排新动作。
这些大妈们用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业余的广场舞,走上了专业的比赛现场;用不服老的态度,在各大舞台上彰显着生命的活力。随处可见的广场舞,已然成为了城市活力的一张名片。(弓佩玉)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