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据同行 为民生服务
——我市第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媒体行活动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又逢统计开放日,再至朋友相邀时。”9月10日至11日,在第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到来之际,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再次敞开大门,邀请媒体记者跟随统计人员一起走村串户、上山下乡,感受统计数据的采集、产生过程。正如秋日灿烂的阳光让眼前的景物清晰明快,公开透明才是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根基。
勤记账 百姓心里有数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这是家住尧都区吴村镇洪堡村的村民邰来顺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今年62岁的邰来顺在村里做饲料买卖生意,他说,“以前光是有事就花钱,也没个账,后来当了记账户,家里大大小小的收支情况都要记,一个月下来仔细一看,有时花的比挣的还多,全家人这才都恍然大悟,这日子还真得紧着点过。”
邰来顺是我市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中一名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记账户,而家住安泽县欣荣小区的张兴国则是一名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记账户。
张兴国是一位退休干部,对于自己被“抽中”当了记账户,他笑称是“缘分使然”。做过基层乡镇干部,分管过统计工作,记起账来的他很是认真负责。在张兴国家的“记账本”上,仔仔细细地记着每天每笔收支情况,外出就餐几次,花多少钱,买馒头几斤,买菜几斤几两,花掉几元几角几分,都会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张兴国知道,他的仔细记录会给统计人员,给政府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居民的生活收支情况,为国家进行正确的宏观调控提供最真实的资料。
谈起记账的好处,张兴国滔滔不绝,“以前家里的财政大权我是不管的,但自从开始记账以来,我对家庭的经济也关注起来了,比以前更有了长计划、短打算,懂得规划了。爱人也从开始记账的‘遗、漏、忘’到现在养成了主动报账的好习惯。记账,不仅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同时还帮助自己做好了家庭理财,何乐而不为呢!”
记账户一年365天的记账,正是国家发布统计数据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像邰来顺和张兴国这样的记账户分布在我市173个国家调查点和地方调查点中,他们是通过全国统一采用多阶段、分层等概率抽样方法抽选确定的,其中城市点61个、农村点112个。这173个调查点共包括记账户1743户,其中,城市653户、农村1090户。统计部门通过他们的日记账,取得的调查资料反映全市城乡居民的收支水平。而像邰来顺、张兴国这样的记账户,全省有1.18万户,全国有40万户。
细调查 数据公信有力
记账是基础也是关键,但每个记账户的记账水平并不一致,为了帮助记账户更准确、细致地反映一年的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员成为必不可少的“助手”,而且大量的工作是由调查员来完成的。
9月12日,秋雨过后的安泽县城一碧如洗。
当记者一行来到国家统计局安泽调查队时,工作人员张海涛正在进行编码的录入。除了跑记账户,为他们答疑解难,核查记账本外,调查员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编码录入。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负责的记账户的每笔账通过编码的形式录入到电脑中,稍有不对就会影响到后面的分析、判断。
当记者问到张海涛有多少个编码时,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只说,记账户买大米和小米的编码都是不一样的,要准确、无差的编码录入,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也是作为一名调查员最基本的要求。
调查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地对住户调查账本进行编码、审核、录入,并由计算机进行逻辑和汇总后,按时上报。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其实每道环节都是整个统计链条中不可缺少的“工序”。
近年来,通过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经济运行数据、居民收入、生活必需品价格和消费价格指数等一些关键信息得以定期播发,统计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作为基层统计部门,又是如何保障数字源头的客观真实?针对记者的疑问,国家统计局安泽调查队副队长王丽道出了保证数字质量背后的重重“关卡”。
坚持实事求是提供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基石。在服务民生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简单来说就是搞准数据,不出假数、不出虚数。首先,要夯实统计基础工作,从源头上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按照总队要求,调查队严格执行每月一下乡制度,严格按照数据生产规范,坚持调查户是第一手数据来源,其他任何人无权擅自修改原始数据;其次,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数据评估方法。每一次月报和季报数据调查员都是经过录入、审核、汇总的程序,报表结果都是由全体人员评估召开评估会议后上报,再经过省队相关专业人员审核评估反馈后才按照程序对外发布;第三,正确运用统计法,用法律武器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对在数据产生过程中的违法案件,坚决打击,严肃处理。总之,“统计数据质量第一”已成为国家调查队每个调查员的共识。
拓服务 统计更近民生
劳动力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综合反映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和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在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自今年7月份,我市劳动力调查全面展开以来,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便抽调精兵强将投入到此项工作中。
劳动力调查被统计界公认为“最复杂”的调查之一,技术要求高、调查难度大,为了搞好这项全新的工作,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专门召开了劳动力调查工作培训会议,并就培训内容和如何搞好劳动力调查工作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在尧都区13个城乡住户调查点中,确定一个城镇点和农村点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再次召开座谈会,对存在的问题交流沟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
每月的10日至14日,是调查员入户进行劳动力调查登记的时间。
9月11日,尽管秋雨连绵,道路难行。但在尧都区吴村镇洪堡村,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副调研员贺武明和调查员郝迎丽仍然如约按时来到这里,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冒着淅沥的雨水,在该村辅助调查员辛明道的陪同下,他们走进了一家家调查户的大门。在调查户邰德奎的家里,刚刚落座,记者便注意到茶几上一张粉红色的信笺《致调查户的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委婉,既向调查户宣传了国家劳动力调查的意义,同时打消了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取得了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正是调查队工作人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点滴工作,才保障了每一项调查的顺利进行。
“您家共有几口人?几男几女?有几口人在尧都区以外的地方工作?先后从事何种工作?每周工作时间有多少?每月收入怎么样……”拿出PDA数据信息采集电脑,郝迎丽一项一项的询问、录入,邰德奎和妻子在一旁同样认真地回答者。
大约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所有的信息都询问采集完之后,郝迎丽又重新审核了一遍数据,在同调查户邰德奎确认签字之后,提交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统计局数据处理平台。
为了让统计更好地服务民生,近年来,统计部门不断拓展统计服务领域,加大宣传力度,赢得百姓支持。在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记者了解到,该队利用每年的9·20“中国统计开放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节点,采取多形式、多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普及宣传统计法律知识,有效增强全社会特别是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统计调查义务的法律意识。同时,组织统计调查人员走进社区,走近居民,向市民讲解统计调查数据的由来和生产过程,还组织统计调查人员进企业、下乡镇,对乡镇和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业务培训,开展实地法制宣传和现场调研,贴近调查一线树立法律威严。借助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跟随调查员的步伐,记录依法调查过程,详解调查指标数据,调查工作向媒体开放,向社会公众开放。设立统计网站、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创新普法服务手段,回应群众期待,让统计更贴近百姓,贴近民生。
两天的行程,简短紧凑;两天的走访,细致充实。在统计人坚实的脚步里,你感受到的是统计数据时时相伴的快乐;在统计人默默奉献的身影后,奏响的是统计工作为民服务的铿锵节奏。
记者 李晓琳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