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就给他们多点温暖
临汾新闻网讯 “妈,说好今天回家的,可是公司实在太忙了!”奶奶,我和同学去玩了,您自己吃饭吧!”妈,我要上健美班,不回家吃饭了!”电话相继响起,老人的眼神渐渐暗淡。望着满满一大桌的饭菜,她们无奈地叹息:忙,忙,忙!”……这则公益广告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人既痛心,又揪心。
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许很多人不知该如何回答,又逢重阳节,记者走进老年人这一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尽管生活越来越好、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但老人内心深处依然摆脱不了孤独和寂寞,他们渴望家人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陪伴。
现状:许多老人缺爱又“心空”
目前,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养老问题。10月19日上午,市区平阳广场显然成了“老年据点”,有些老人正在开展文体活动,有些老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
“一百多平方的房子里只有我们老两口,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吃饭、睡觉,心里空落落的。孩子们现在都忙,我们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影响他们的工作。”光明社区的乔顺英老人说,虽然很想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但是又不愿打扰孩子。因此,她和老伴参加了不同的老年团队,一来丰富业余生活,加强体育锻炼;二来打发时间,排遣寂寞。
早晨去广场参加团体活动;中午做饭、处理家务;午饭过后,休息片刻或是约同伴打麻将;吃过晚饭,或是出门散步,或是在家娱乐……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了,这是许多老人的生活写照。看起来有些“不合群”的王老无奈地说:白天儿子上班、孙女上学,家里就我一个人。等到晚上,家里人齐了却说不上两句话。其实,我并不擅长社交活动,出来玩也就是给自己找个事儿干,省得一天到晚在家发呆。”通过交流,记者发现这群老人中,多数人与老伴相依为命,很少有人与儿女共同生活。一位老人说,他参加的团队在创建之初有八十余人,但现在不到六十人。这减少的团员里有的离世了,有的腿脚不灵便了,其余的都是因为没了老伴,无法承受独居的生活,就央求子女把自己送去了养老院。
打麻将成了老人们主要的消遣方式
心声:渴望家人的关爱陪伴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秦蜀路的夕阳红公寓,这里居住了80余位老人,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大多数老人都是自愿来这里的,他们觉得养老院比家舒坦,不仅有同龄人相伴,还有专人照顾。但是,一说到自己的子女,他们的脸上多了些笑容,心里却多了些酸涩。
来自尧都区一平垣乡的梁老太,今年78岁,身体还算硬朗,足以应付简单的日常生活。“但凡有点儿办法,我也不会到养老院来。”她心中五味杂陈,我胳膊和腿都有点毛病,自己一个人在家连饭都做不了。儿女们离得都远,他们总担心我有啥事时找不着人。
于是,为了让他们安心,我就主动过来了。”梁老太过了半辈子独居生活,一个人靠种地把四个儿女拉扯大,不幸的是小儿子因车祸离世,让她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现在,我大儿子在市区工作,两个女儿都去外地打拼。”说到孩子,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们没事就会看我。前段时间,我女儿还带着外孙特意从北京赶过来。我也不求他们每天来,能抽空看看我就满足了。可是,一到他们说走的时候,我心里就难过,拉着他们的手不愿放开。”住在养老院的许多老人都把护工当成自己的亲闺女,认为她们懂自己的心思,比自己的儿女还要孝顺。“这里的护工每天都陪伴我们,侍候我们的吃喝拉撒,忍受着我们的撒娇和无理取闹,他们也不会对我们发脾气、给脸色看。有些老人的生活习性连他们的家人都不清楚,但是这里的护工却很清楚。”88岁的韩佩义在养老院度过了五个春秋,他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
韩佩义告诉记者,他的子女都很孝顺,经常会来养老院探望他。“人年纪大了,有时候难免会做一些返老还童的事,让子女觉得挺为难。即使在家养老,子女也不可能每天都陪在身边。孩子们上班的时候,我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韩佩义表示,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没成为子女的负担,这已经是很幸运了,特别是子女常来探望,这让他感到欣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论是活跃在广场的老人,还是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他们都非常渴望能与人交流。有人陪他们聊天时,他们总是特别热情、特别珍惜、特别开心。虽然他们嘴上说着“孩子们忙,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但是内心深处都希望多和孩子们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一位护工正在给老人喂饭。
呼吁:让爱驱走老人的孤独
什么是孝顺?很多时候,很多人肤浅地认为,只要让老人吃得饱、穿得暖、不缺钱花就够了。但是,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人子女能够做些什么,很多人却没有想过。对于老人而言,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空虚寂寞的精神世界。最令他们苦恼的是没有人说话,心事也无人诉说。其实,他们只是希望有人能为他们赶走孤独。
随着重阳节的到来,养老院也热闹起来。看着别人的子女进进出出,一位老太太默默地低下了头。“我今年81岁了,家里拆迁时住了过来。我本想和儿子住在一起,可是租房子时,房东一看我这么大岁数就直摇头。在这里住久了,反而舍不得走了,但又不想被孩子‘遗忘’。”看着别人的子女进进出出,她忍不住转过头去,我不需要孩子花钱给我买什么东西,只需要常来看看就好。每到逢年过节,别人那儿人来人往,我这儿静悄悄的,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
“老人缺啥?缺的不是钱,而是关怀与温暖。”夕阳红公寓护理员兼组长徐玉英有着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她早已摸清了老人的忧虑,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很孝顺,每次过来探望都是大包小包,从衣服、鞋到水果、营养品等应有尽有。但老人缺的不是这些,他们只想让孩子多待一会儿,听他们说说家里的那些事。”
徐玉英说,一些老人出现了“精神危机”,他们每天都掰着指头数时间,盼着孩子快些来。于是,过两天就来”成了她的口头禅,也成了老人的精神慰藉。“老人们有着操不完的心,总是惦记着家里,尤其想知道第三代人、第四代人的近况。”她诚恳地说,不论护工伺候得多好,老人依然期盼着儿女的关爱。为人子女应该常常反思,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给老人多一点爱,也是给自己将来积攒一点爱。人年纪越大,就越怀念过去的时光,越需要我们的陪伴。”徐玉英反复提到这些,她写下的歌曲《父母》中有一段歌词是对孝道最好的诠释:如今父母已老,古稀耄耋还为儿操劳,想儿女心里唠叨,盼儿女更急躁。为儿女亏欠二老太多太多,终生难报。从此后,我要忙中抽闲回家尽尽孝……
无论你的人生多么辉煌壮丽,无论你的青春多么靓丽多彩,终有一日你会走向生命的暮年,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也会拄着拐杖,任白发在风中飘舞,遥望远方期盼儿女的身影出现。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但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爱是最好的良药,可以抚慰老人日渐“冰冷”、日渐孤独的心。爱老,就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给他们一些温暖。
记者 李静 杨杰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