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当下正值结婚旺季,人们俗称“金九银十”。随着经济发展,礼金越来越高,人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上礼成了年轻人的一大头疼事儿。于是,微信红包的应时出现,可谓打破了人们一贯的上礼习俗。
10月26日上午,记者在百汇市场的一家婚庆用品店里,见到了一对正在筹备婚礼的年轻夫妇。丈夫李先生告诉记者:平时我上礼基本都是亲自到现场的,微信红包随份子还没用过,只是偶尔跟朋友们玩游戏发发红包。”谈到以后是否会采用这种随份子方式时,李先生说:以后应该会用到,这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式,对于那些无法把红包送到的人用微信红包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不需要打卡或者让别人带礼了。”
那么,微信红包随份子对于当事人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在位于解放路的一家婚纱摄影馆,记者询问了正在筹备婚纱照事宜的张彤女士。张女士说:我很期待在自己的婚礼上能看到许久未谋面的朋友,如果实在有事不能来,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送来祝福,我也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在记者采访的近10位市民中,与张彤持同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许女士这样形容微信红包:我感觉红包上礼挺有意思的!我自己也收过红包!收到红包的那一刻有点小小的激动!觉得红包上礼简单,而且挺有神秘感!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会选择红包上礼!”
可以说,微信红包的作用在年轻人身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老一代人对这种现象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今年67岁的闫改琴老人说:“自己也没见过微信红包这个东西,总觉得是虚的,不像真正的红包真实。我们那会儿圈子小,能办起婚礼的也不多,现在小辈们结婚我能去就去,不能去就尽量找熟人给捎上,或是日后补礼。”
采访中对于这一新兴事物,今年68岁的陈东海先生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总听孩子们说,现在的新兴事物发展特别快,不仅有微信红包代替传统的随份子钱,更有微信请帖取代了纸质请帖。“看着是挺有新意的,可是我更青睐于逢事必到这种形式,通过网络传达祝福,虽然心意到了,可总感觉情谊变了。”陈东海说。
记者 亢亚莉 颉金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