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微信朋友圈总会收到“孩子走失”、“准考证丢失”、“拾到钱包急寻失主”等求助信息,而善良的人们收到这样的信息后,便在各自的朋友圈相互转发。当人们拨打上面的联系电话、奉献爱心的时候,发现信息上留的电话号码有的是空号,还有的根本就是“吸费”电话,人们的善良被不法分子利用来牟利或愚弄。
最近,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有一个转发频率很高的帖子,醒目地写着“不需要捐款,只需要转发”,“只求能治病的医生”、“动动手指转发就能找到救我孩子命的人”。这么看来发帖者的目的是求医,希望能找到给孩子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在这条信息被大量转发后不久,网络上不同的声音也显露出来,有条朋友圈截图请求大家不要再转发求助的帖子,截图上显示,因为“打电话过去,没说两句就问我要给他们多少钱。而说起孩子的病情,接电话的人似乎不关心。”随后,记者再次点开求助的帖子,越看越不对劲。这篇文章充满了各种情绪的宣泄,却一张医院的化验单、病情介绍都没有。真有这样求医的吗?没有孩子病情诊断的重要信息,这样让想帮助的医生怎么来帮助?
针对如今在微信上屡见不鲜的求助转发信息,记者咨询了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转发一些救助老人、儿童的信息是在传递正能量,但也给了不法分子或喜欢恶作剧的人机会。而造谣者一般分两类:一是为了牟利,比如“吸费电话”“诈骗汇款”等;二是年轻人出于好奇,弄假信息进行恶作剧,然后观看大家的反应。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在转发信息时一定要慎重,需经反复核实后再转发、拨打电话或汇款援助。首先,可以上网搜索,比如我市是否有信息上所说的小区;第二可以查一下所留电话号码的归属地;第三,现在各公安机关都已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市民可以先向公安机关求证,核实后再发。
记者调查发现,随手转发微信的不少网友是抱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心态转发的,他们觉得朋友需要帮忙,就应该及时帮助。记者提醒,大伙儿在转发微信之前,不管内容有多么的正能量,也要先核实一下,以免给他人造成困扰。
记者 李媛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