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齐心协力斗病魔 花季少女“剪刀手”言不放弃

2015-11-24 10:00: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一定会好起来!”11月2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里,17岁的白血病患者孔菲终于鼓起勇气,微笑着写出这几个字!在与病魔斗争的三个月内,这位来自霍州市辛置镇的女孩既因前所未有的打击而绝望过,也因身边好心人的鼓励而越来越勇。如今,她每天躺在病床上掰着手指开始数着回学校的天数。

    孔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均在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辛置煤矿做后勤工作,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仅有2500元,但是一家人却过的很幸福,父母一直把孔菲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当成“掌上明珠”。2014年,孔菲考上了临汾会计学校,眼看着女儿就快要步入社会,父母也觉得看到了希望,然而就在这时,厄运降临了,2015年9月,孔菲出现了连续性的发烧症状,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一家人来到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原本以为在大医院确诊后买点药就可以回家,没想到这一去就是3个月。

    9月25日,当医生将确诊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RI告诉孔菲的父亲孔洪生后,他和妻子顿时崩溃了,两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再三思量后,两人决定先不将结果告诉女儿,聪明的孔菲在住院多日后感觉不对劲,终于趁父亲回霍州取住院用品的时候,从医生那里得知了自己的病情,这让孔菲陷入绝望中,尽管心里很害怕,但她也故作镇定。孔洪生告诉记者:“孩子在做骨穿的时候,我看着都感觉要疼死了,但她都没哭过,也没喊过一声疼,反而让我更心疼了!”住院开始后,连续性的输液、化疗也让孔菲心里感到烦躁,在医院的走廊内,母亲马会丽拿出来一张纸说:“这是有一次半夜的时候,孩子偷偷画的……”记者看到,纸上左边画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写着“这是以前的我”,纸的右边画着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女孩并写道“这是现在的我”,纸的正上方写着“谁知道明天会怎样”,也因为这张画,马会丽隐约感到一些危险信号,从此她和丈夫轮流陪着女儿说话并开导她。

    为了让孔菲积极面对治疗,主治医生陈玮也开始了对她的开导工作,并找来了医院里一位姓陈的护士给她鼓励,因为这位陈护士曾经和孔菲一样,也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坚强地与病魔“斗争”中彻底康复,并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陈玮告诉记者:“孔菲的病情是有很大几率完全康复的,这种先例不在少数,关键还得让她对自己要有信心。”10月6日,临汾华夏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窦跃武得知孔菲的事后,连夜赶往太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一次也让孔菲重新开始面对自己。孔洪生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好多了,隔几天就给我算日子说,爸爸,我再过多少天就能出院了。”

    如今,孔菲的治疗已经进入到第2个周期,可巨额的医疗费又愁坏了一家人。记者了解到,第1个治疗周期,他们已经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及亲朋好友借的十多万元钱,而整个治疗阶段需要4个周期。马会丽说:“家里的亲戚都是靠打工养家的,借这么多钱都不容易,我们也实在张不开口再借了,但是就算砸锅卖铁,孩子的病我也得治,医生说了孩子的病有八九成的希望,我是不会放弃的。”看着家人为自己四处奔波,病床上的孔菲反倒心疼起父母,由于病房空间有限,孔洪生每天晚上都睡在楼道里,10月29日凌晨,孔菲睡觉前对妈妈说:“让我爸进来吧,天气冷了,在外面会感冒的。”说到这里,孔洪生的眼睛又湿润了,他告诉记者,平时在家里女儿并不怎么和他沟通,啥事都是和妈妈说,这次生病住院期间,女儿却和他说了很多话,他既感到女儿长大懂事了,又觉得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采访结束时,孔菲摆了一个“剪刀手”对记者说:“叔叔、阿姨们,我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最喜欢吃咱们老家的‘牛肉丸子面’了,你们都要等着我回去哦!”说话间,她紧紧拉住父母的手,因为她心里清楚,她最大的自信就是来自父母的不放弃,只有一家人齐心面对才能战胜病魔。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