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市民杨女士打来热线反映,有人在她不在家的情况下上门向家中老人推销保健品和理疗仪。
11日上午,家住市区临纺小区的杨女士出门采购,家里只有近八旬的父母在家,不一会儿,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敲门,说给社区老年人免费上门体检、量血压。杨女士的母亲没有任何戒备的给他们开了门。一进门两个小伙子就热情地对两位老人嘘寒问暖,说是某品牌保健品社区献爱心,说着就为两位老人量血压,又询问两位老人身体状况。恰巧老人有高血压,也有过脑出血的状况。于是两人就开始介绍起了他们厂家的保健品,还向两位老人极力介绍他们的某品牌理疗仪,说这种理疗仪不仅能监测血压,还能对心脑血管有治疗的功效,厂家搞活动只需要2999元。杨女士说:“老年人本来身体就不好,一听介绍,保健品加上理疗仪,他们的病都能治好,越听越心动。”恰好,这时杨女士回到家,把两个小伙子请了出去。事后,杨女士的父母还对两个小伙子说的保健品念念不忘,埋怨杨女士把两位“好心”的推销员赶走了。杨女士说:“我真是很无奈啊,这种上门推销的特别让人反感,以前就上过当,老人几次都瞒着我,几千块买的药一点效果也没有。而且我不在家,老人们给陌生人开门一点警惕性都没有,如果只是骗钱也就算了,万一进来抢劫可怎么办。”
据了解,上门推销人员常常利用老年人警惕性较差的特点,采取一些看似比较有人情味的方法与老人们拉近关系,以便骗取老人的信任,向他们推销商品。据消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品而投诉的事情时有发生,主要是药品疗效不佳或是价钱过高。一些不法人员就是利用老人治病心切的心理,采取各种手段向他们推销伪劣或高价的保健品。
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这类保健品,对人体不但起不了保健作用,很有可能对身体有害。购买药品或是保健品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正规药店购买,不要轻信保健产品的夸大宣传,以防上当受骗。
记者 白洁
相关链接:几种保健品推销方式
1.送赠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2.免费试用,吸引消费者先试用,然后再让你不得不购买保健品;
3.免费体检,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并催促赶快服用保健品;
4.开座谈会或讲座,并以“专家”现场指导的形式,宣传保健品如何有奇效;
5.采用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哄骗消费者入会,套牢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6.采用抽奖的促销手段,消费者中奖后“优惠”购买保健品;
7.现身说法,通过“消费者”现场讲述服用保健品后的神效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