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鼓楼南北街 名片上一道无法回避的“硬伤”

2015-12-18 11:46: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鼓楼南北街:从古至今交通要塞

    鼓楼南北大街以鼓楼为中心,南北延伸,曾经是108国道经过临汾的主要道路,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成为临汾唯一可以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等镌刻在楼洞上方的大字,无不昭示其位置的重要性。上世纪90年代,鼓楼南北街修成,全线贯通,全部为水泥硬化路面,被称为当时临汾最好走的一条路。
    在鼓楼南、北街两侧,集中了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医院、学校、商家,是许多市民日常出行、工作、就医、入学的必经之路。然而,这两条重要性不言而喻的道路,如今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格格不入。近年来,鼓楼南、北街的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制约了市民的出行,影响了交通的通畅,成为城市名片上一道让人无法回避、又不得不尴尬面对的“硬伤”。
    如今,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需要出发,科学论证,开始对鼓楼南北街进行拓宽改造,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提升城市品质宜居水平,让群众尽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
    临汾市鼓楼南北街是城区连接南北环城路的唯一主干道。临汾市地标性建筑物之一的鼓楼,南北城门匾额上的: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描述着这条街道作为交通要道曾经的历史。那么,在历史变革中鼓楼南北街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近日,记者采访多位老临汾人,并查询历史资料进行调查了解。
    解放前的四大街
    经查询资料,记者在清乾隆45年编修的《临汾县志》上找到了鼓楼南北街的记载。
    在书中的一张城池平面图上,记者看到当时城市规划是以大中楼(现统称为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街呈辐射状向周围分布,形成城市的骨架。整个建筑布局,按功能性质划分为四个区,线条明朗,主次分明,显示了劳动人民高超的城市建设水平。
    然而,繁华的平阳城没有抵挡住战乱的侵扰。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之后,民国伊始,军阀混战又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临汾城几经战乱,南街、北街经兵乱后市面萧条,唯有大中楼东西街依旧繁华。
    此时的临汾城从总体分布来看,仍然以大中楼为中心。鼓楼东街为商业区,较为繁华,鼓楼西、鼓楼北、鼓楼南街商店很少,连接各大街的十几条小街小巷两边是居民区。
    新中国的贯通路
    经过采访老市民、查询相关资料后,记者了解到,自从1948年临汾解放后,满目疮痍的临汾城获得了新生。作为晋南重镇,临汾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就开始了改造和建设。从1951年起,政府就制定了旧城改造的宏伟蓝图,首先是拓宽了鼓楼东西街,开辟了解放路主干道,随后又陆续改造了鼓楼南北街、平阳街、新建了五一路等。完善了供水、排水、照明等公用设施,使临汾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此之后,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1993年10月1日秦蜀路竣工通车,并于1996年完成了鼓楼南北街的拓宽改造工程。现在的临汾城要比隋唐明清时期的临汾城大好几倍。
    如今的临汾城
    记者以鼓楼为起点,分别向南北街一路走去,向北经过向阳路十字口可延伸至北外环,向南可达南外环十字口,沿街有市人大、中院、山西师大、银行及多家市级局、医院、酒店、社区等,另有颇具规模的尧丰农贸市场。
    曾经的临汾城是呈“凸”字形的格局,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供人们出入,南城门在如今的大南门的位置,北城门在鼓楼北大街加油站的位置,鼓楼南北街介于两门之间,经过时代发展,如今的临汾城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墙之内,而是发展成了南北贯通的城市主干道。
     记者 亢亚莉 潘华玲

    现状调查:道路坑洼出行难市民早盼修一修

    针对市区鼓楼南、北街的路面破损现状,12月13日,记者骑车前往鼓楼南北街进行了实地调查。
    当天下午,记者从南外环十字路口开始,一路向北。注意到,每走一段路上就会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在尧丰市场附近,一个大坑里面聚积着黑色的污水,几处小坑里还零星散落着小石子,不断有车辆从这几个坑上驶过,尽管驾驶员纷纷减速,车身还是有很明显颠簸,骑电动车的市民行至此处纷纷绕行。
    一位负责鼓楼南街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路上的坑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在车辆的不断碾压下,坑的面积也不断扩大。刚开始路上只有一两个小坑,现在路上的坑越来越多,下雨天骑车经过,不小心很容易摔倒。”
    “走走滨河路,再走鼓楼南北街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家住莲花池的静静说,上班每天都要走鼓楼南北街,在她看来,鼓楼南北街是市区最重要的主干道,如今改造是势在必行,破旧的道路影响了城市形象不说,还给大家出行带来不便。
    随后,记者来到鼓楼北街,发现在鼓楼北加油站附近,路面上除了有不断加大的接缝开裂外,也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坑,同时井盖安放处也有凹陷。骑电动车的行人经过时,为了躲避路面上的坑和缝隙,不得不呈S弯行驶。还有一些摊贩在路边摆摊,使得路面变得更为狭窄,经常出现交通拥堵。
    “别看这段路窄,但车流量却很大。”在加油站附近上班的焦先生告诉记者,十几米的路被轧出好几十个坑,如今听说就要扩路,真是个好消息!
    在采访过程中,该路段人车混行的状况极为普遍,有的是因为车道有限,机动车挤到了非机动车道上,有的是因为非机动车道坑多不好走,自行车拐到了机动车道上,这样的行车路况,根本难以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记者 丁莹

    改造后路宽将达50-60米

    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项目作为我市城建改造项目中的标杆工程,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社会的共识。
    鼓楼南北街是临汾市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此前,因为时间长,承载大,路面多有损坏,多次修补,满目疮疤,坑洼不平,颠簸难行,从此行走被群众戏称为玩“超级玛丽”游戏。“这条路应修修了!”是多少人的心声。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要求,大力度实施城市建设改造工作,是我市大力弘扬“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依法办事、为民谋利”作风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鼓楼南北街的改造涉及面大,关注度自然很高,改造的路段起止点是哪里?多长多宽?多会开工,多会完工?近期,这是临汾人民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据悉,鼓楼南北街改造的路段南起尧庙三岔口,北至高河桥,道路全长7233米,其中尧庙三岔口至河汾路长度为4933米,规划道路红线50米,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块板形式:中间设29米的机动车道,两侧分别为2米的绿化带,4.5米的非机动车道,4米的人行道;河汾路至高河桥长度为2300米,规划道路红线60米,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块板形式:中间设29米的机动车道,两侧分别为4米的绿化带,4.5米的非机动车道,7米的人行道。项目估算总投资39845万元(不含征地拆迁),其中尧庙三岔口至河汾路预计总投资24665万元,河汾路至高河桥预计总投资15180万元。
    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科学论证、有序推进,不但要做好道路建设工作和群众的拆迁安置,还要为将来的发展留足空间,打好基础;要把道路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步伐,改善城市面貌,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百姓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尽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
    目前,该路段原有绿化带的迁移工作正有序进行,后续工作将层层铺展,逐步推进。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