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17县(市、区)完成社区矫正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2016-02-03 09:45: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法治劲风促和谐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综述

     临汾新闻网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重要时期。这5年,我市司法工作以推进平安临汾建设、法治临汾建设为总目标,坚持市县一体化方针,提出了“平川抓提升、山区抓突破”的工作思路,在全系统营造了干事创业、奋力争先的浓厚氛围,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二五”以来,我市狠抓“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先后组织了新任县(市)委书记、新任县(市)长撰写文章,参与法治建设论坛和依法行政访谈录活动;借助平阳大讲堂、干部大讲堂、党校培训等平台,市、县两级举办了法制报告会70余场;2015年,掀起了学习宣传宪法引领全民普法教育的高潮,市司法局先后购买了《宪法读本》4000余册,《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2000余册,发放给市人大代表、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领导等,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学习宪法、维护宪法、尊重宪法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的普法工作中,我市多次组织“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法律进乡村、进学校”“法律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先后组织了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法治建设、新《安全生产法》、新《环保法》等专题报告会,市、县两级党委中心组共组织法律学习200余次。向全市农村发放“两委”干部和社区居民简明法律知识手册62200本、农村普法挂图2960套,针对农民学法的特点,各县(市、区)充分利用集市庙会、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组织“送法下乡”宣传咨询活动390次,向农民发放各类普法资料上百万份,发放挂图、扑克、雨具、纸杯等宣传品数十万份。全市中小学共配备法制副校长1680名,配备率达100%以上,使全市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率、应急演练覆盖率、法制活动开展率、全员安全法制培训率均达100%。“六五”普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举办了企业经营管理法制培训班220余期、2.8万人次,有力提高了广大企业职工的法律素质,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在电视、广播、报刊开设法制专栏节目50个,5年来共组织大型法制宣传活动29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40余万人。

  法律服务呈现新作

  为5年间,全市法律服务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着眼点,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为推动我市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市组建了由40名骨干律师、公证员及司法鉴定人员参与的法律服务团队,主动实施对接,深入企业、农业、物流园区开展法律体检、法律咨询、风险评估,参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以及涉及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重点工程项目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定单式”服务;法律服务团共组织开展“法律服务牵手重点工程”等专项法律服务活动200余次,通过调研走访、讲法释疑、风险评估等形式提出法律意见书2500余份,全市43个律师事务所围绕建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对近百个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协助政府审查、草拟法律文书以及调解诉讼法律事务,担任重点工程及中小企业法律顾问618家,共接受咨询33460人次。

  2015年,我市将市直近200名律师分别派驻到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的山区县实施定向支援,如期在全市3108个村(社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目前,全市律师共为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5114人次,开展法律 宣传317场次,举办法律知识培训47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65876余份,调处各类纠纷816起,为村(社区)管理提供法律意见425条,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5年间,全市共建立法援工作站171个,村级联络站2970个,志愿者队伍人数达186人。全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10559件,直接受援人12242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7327.68万元。法援中心接待群众来访咨询106042人次,接听12348专线电话咨询1260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429件,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基层维稳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室、档案室、监控室、信息采集室、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六室”工作模式。目前,1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社区矫正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并为2151名社区服刑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实现了手机监控全覆盖。

  在教育帮扶工作中,我市逐步从单一说教向综合施教转变,5年间共举行传统文化讲座15期,共培训300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指导,组织了电 工、焊工技能培训班10余期,共2500余人参加;逐步建立心理咨询师队伍,现有16人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投入工作中。截至2015年10月,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729人,解矫5150人,现在册2579人;现有刑满释放人员7263人,以各种形式累计安置刑满释放人员6975人,安置率达到96%以上;全市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公益性劳动基地21家,建立安置帮教基地25家,过渡性安置刑释解教人员215人,在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市积极构建“3+2+N”调解网络体系,即在市、县、乡三级成立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在乡、村两级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室,在多个矛盾纠纷突出的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其他组织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室。

  5年间,全市充实完善了3108个村(社区)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先后命名了400多个标准化调解室;全市各级各类调委会共调解案件88095起,调解成功83690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95%;共排查预防各类矛盾纠纷48731起,防止民转刑512起。

  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