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混凝土的生产厂区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在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空中扬尘密布、地上污水横流就是唯一的印象。然而,当记者走进临汾华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厂区,眼前却是别样的风景:空中没有浮尘、地上不见污水,高耸的搅拌楼红白相间、分外鲜明,全封闭的生产线高效运转、马力全开,在办公楼、阅览室、生产线、原料库……一道道身着“中国红”工装的身影忙碌奔波,一辆辆干净整洁的罐车往来穿梭,整个厂区一派盎然生机。
近年来,华基公司逆势而上、自我加压,在转型升级、绿色生产上先行一步,实施了全国首条绿色集约化混凝土生产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这条绿色混凝土生产线集制砂、制石、混凝土生产为一体,引进全球先进的制砂机,应用高效脉冲布袋除尘器,配备最新压滤式水处理系统、筛分系统,运用全封闭料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指着机声隆隆的制砂设备,华基公司总工程师刘子峰向记者做了介绍,这是华基公司于2014年斥资2000余万元,引进全球范围内技术最先进的德国产制砂设备,日产砂石6000吨,制出来的砂石强度高、粒型好,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使用河砂等自然砂含泥量高的问题,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更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更高,使用寿命大幅延长。
项目实施之初,华基公司的决策层顶住了莫大的压力。公司总经理刘国华说:“当时正处于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混凝土市场形势严峻,赢利艰难的背景下,维持现状尚且不宜,何况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我们也清楚,实施这一项目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短期内企业经营业绩也会受影响。但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也为了绿色环保,我们迎难而上,实施了这条集四位于一体、在全国范围内堪称首创的绿色集成化混凝土生产线,实现了绿色混凝土的生产。”
全封闭的原料仓将扬尘与外界隔绝,一条条高速运转的传送带将原材料送进搅拌站,污浊的泥水通过处理设备变成了清澈的水——实践证明,这条绿色混凝土生产线的投产,让华基公司实现了精细化、集约化、科技化、创新化的转型升级,彻底摆脱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华基公司的破冰之举赢得了建筑行业领域的高度认可,江苏双楼集团临汾公司经理王月根说:“华基公司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保护蓝天碧水,这种精神在中小民营企业中非常难能可贵,通过此次技改,华基就会顺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产品寿命又可以大幅度提升,对客户、建筑商都是莫大的福音。”
华基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无到有、由弱及强,成长为全市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企业,得益于华基公司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异的服务。他们始终把“宁肯110,不要99”的质量意识作为建设诚信的抓手,同步完善产品质量与跟踪服务,提高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华基形象。临汾安达圣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天敏说:“开工之初我们排除一切关系,组织力量对全市的建筑材料进行认真考察,最后选择了华基。不是华基找到我们,而是我们找的华基。现在来看,当初市场调查这步棋走对了,合作多年以来,华基公司从质量到管理再到售后服务方面,我们非常满意。”
华基公司还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厂区里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都彰显出华基公司独特的文化内涵。他们从小处着手,通过报纸、内刊、企业形象手册、员工手册、挂历、板报和宣传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甚至还独具匠心地策划印制了《餐桌报》,成为全体员工的一道精神大餐。公司创始人张真弟说:“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像春风化雨般逐步推进,才能入脑入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餐桌文化一天两天可能用处不大,但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一天三餐看三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餐桌文化的熏陶,公司的理念就会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血液里,深深扎根在员工的脑海里。”
住宅产业化配套发展是华基公司二期项目的核心内容,目前,项目选址、前期考察、规划论证及项目立项等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启动在即。省建协混凝土专委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崔奋说:“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就是预制构件与现场浇筑相结合,也就是说预制构件是建筑的半成品,而预拌砼现场浇筑则是建筑材料的一部分。有华基这样的企业,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住宅产业化建筑就会出现在临汾市的大地上。”
华基公司绿色混凝土集成化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他们今后向住宅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混凝土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起了个好头。张真弟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住宅产业化配套发展正是我们公司规划项目的核心内容,我们将建设成一个全市首家集砂石生产、混凝土生产、装配式建材生产为一体的绿色建筑产业园区。”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