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临汾:修路了 道路“减压”队伍里的你我他

2016-03-04 10:21: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修路了!

  2月28日,我市掀起交通大动脉鼓楼南北大街拓宽改造大潮,其全线封闭对于周边其他道路通行增加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边是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建设工人紧张作业;一边是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私家车辆限号出行。当然,还有另一幅图景: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为道路畅通“减压”。

  去年四月份,许先生成为有车一族,此后每天开车上下班,知道修路要“限号”出行后,许先生就让妻子把之前办的公交卡找出来充了些钱。“昨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也没觉得多不方便,无非就是下车后多走几步路嘛,就当锻炼身体啦!”说起坐公交车,许先生显得很兴奋,“原以为修路后大家会抱怨出行不方便,没想到说起修路的事儿,车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说这是方便群众的好事,一定要支持!”

  宋师傅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两天,宋师傅的嗓子都哑了。原来,因为“限号”,打车的人明显增加,但很多人选择打车还有另一个原因:有点懵!“他们不知道怎么走,我就得一遍一遍地把路线给他们说清楚,说得我口干舌燥的。”其实封路限行后,乘客说出目的地时,宋师傅也得停顿一会儿想想应该怎么走。“虽然对市区的路很熟悉,但封路限行后自己心里也没底,就害怕耽误时间或绕了远路让乘客不高兴。”好在宋师傅的很多朋友都是同行,可以随时打电话和大家交流不同街道的路况。“修路对我们出租车司机来说真是件好事,我们一天都坐在车里,路不好的话,颠的人腰还难受。鼓楼南、北街时间确实长了,该修修了。”宋师傅已经开始畅想在修好后的路上开车了,“路宽了,同一时间通过的车辆变多,也就不会那么堵了。路平坦了,我们也不用老记着哪个地方有坑,哪个地方又要颠一下了!”

  3月1日,记者在23路公交车上偶遇去城北汽车站接岳父和丈母娘的成先生。“我的车尾数是9,今天能出来。但岳父特意嘱咐接他们不能开车,得坐公交车。岳父都发话了,我哪敢不从啊!”成先生告诉记者,两位老人今天刚从汾西来,之前岳父在微信上看到临汾修路的事,还给他转发了25条公交线路调整的信息,“原来我岳父已经提前研究好来我家的公交路线了,他都这么支持修路的事,我们做小辈的应该向他学习。”成先生坦言,自从有了车,路越走越少,脾气越变越大。“堵的人心烦!你想,就这么几条街,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你一辆车我一辆车,大家都挤到路上来,能不堵吗?修路后虽然实行单双号出行,但交通压力依然存在。”在成先生看来,与其坐在驾驶室里焦虑地望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不如起个大早,呼吸着净爽的空气,融入人群,和大家一起乘坐公交车去上班。“今天短暂的不便是为了以后长久的方便,为了咱临汾变得更好,别说‘限号’了,让我8个月不开车都无条件履行!”话音落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很明显,城市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方面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于目前我市鼓楼南、北大街全线封闭整修的现状,市民除步行、选择非机动车出行外,私家车主如果可以少开车,多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出行,无疑将对缓解修路带来的交通压力有很大帮助。记者在公交公司了解到:限行3天后公交车客流增加了将近10%,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管控力度的加大,这一数字还会上升。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改造修补是常态。作为城市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虽无法亲身参与城市建设,但可以尽己所能,支持她的每一次蜕变,让她以更美好的姿态展现在眼前。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