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转型求新业
——山西汾河生化公司转型发展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早在2009年前,山西汾河生化公司就面临着生死存亡、何去何从的艰难局面,在一度萧条的煤炭市场背景下,2011年9月,公司转型发展迈开了机电设备维修、煤泥购销业务的新步伐。五年励精图治,公司逐步形成了机电设备修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煤泥销售的“两中心一销售”经营格局。2015年,销售收入达11745.06万元,利润完成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持平经营计划指标。
设备修理见成效
机电设备修理中心设立之初,一切从零起步,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靠着一股“不畏难、不服输”的劲头勤学煤矿机电设备修理技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快速建立了机修队伍,主动向先进单位取经学习,积极到各矿点承揽机修业务,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筹建了机修、电修、液压3个车间,修复了8台旧车床,修理业务正式起步。
为把机修业务做大、做强,逐步实现从“以修为主”到“修造结合”的转变,2013年,公司组织开展液压支架防护帘设计,并取得国家专利证书;2014年,组织人员开展皮带机制造技术攻坚工作,完成DSJ100/63/2*90皮带机所有零部件图纸的绘制、工艺卡制定及工装的配套制作,同年8月,通过国家检测评审,并取得煤安标志证书,具备制造能力资质;2015年,组织对矿井常用电滚筒的加工制造技术进行攻坚,同年5月,完成样品制造工作,为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公司机修中心修理能力、队伍素质、发展实力明显增强,设备修理效率、维修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修理业务范围从汾河焦煤公司所属矿井扩大至集团公司所属其他矿井,机修业务收入更是实现一年一跨越,2011年9月实现机修产值689万元,2015年达到5019万元。
煤泥购销出效益
在机电设备修理业务风生水起时,公司相继高标准地开展煤泥购销业务,承担起集团公司煤泥销售的管理和销售工作,用以“清偿债务,弥补亏损”。严抓管理、狠抓服务,确立了“精细管理、优质服务、优化营销”的煤泥销售工作思路,成立了煤泥销售客户接待中心,实行“一户一档”和“优质服务、客户至上、阳光作业”的经营理念。五年来,公司连年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债务危机得到有效化解。截至2015年底,累计偿还债务1.45亿元。
种植养殖成规模
2013年,公司后勤服务中心通过服务及自养创收,创造了52个工作岗位。52名职工在做好“两堂一舍”服务工作的同时,利用闲置土地,积极探索多种经营之路,他们先后到省农科院等地参观、学习,确立了建设绿色蔬果基地的发展思路。公司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保效益”的原则,以建设“百亩绿色蔬果基地”为发展目标,树立绿色、无公害产品特色,经过三年努力,蔬果基地初具规模,现有蔬菜大棚7座,棚外 蔬果种植面积近百亩,蔬菜大棚采用先进的越冬茬和冬春茬种植技术,实现了四季有菜的种植目标;梨树园、樱桃园等“五大主题园区”初现;服务链条不断延伸,业务扩展至集团公司本部矿井单位;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形成,果园林下养鸡、鸡粪肥田、秸秆养羊、羊粪养棚、水池养鱼、池水浇菜的资源循环利用,为公司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探索。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经营的灵活方式,由农户管种、公司管销,实现了迅速做大做强的目的,“百亩绿色蔬果基地”经营收入由2013年的5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万元,2015年实现利润8万元。
科技项目激活力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公司十分重视创新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公司依托“省级技术中心”力量,积极与各科研院校开展交流,已储备创新发展项目8项。2015年,公司开发“人脸识别智能防盗门”项目,目前完成样品试生产,并将研发成果及可研报告上报两级公司研究批复。
汾河生化公司涅槃重生,选择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和自身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以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走出困境,奋力谱写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李静)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