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 最美夕阳红

2016-05-16 10:42: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尧都区建设社区临运家属院内,每天下午,小区的居民就会看到,一位满头华发的老太太推着老伴慢慢地走在小区人行道上,夫妻二人一路走一路交流……虽然轮椅上的老伴言语不清,嘴里发出别人听不懂的声音,但老太太可以准确应答。老太太不仅19年如一日照顾老伴,她还是社区里的热心人,许多居民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

  老太太常说,他们这一代人是受了党很大恩惠的一代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党员的身份……老太太叫王引记,今年76岁。她的老伴叫周平森,今年78岁。日前,记者来到该小区,拜访了这对老夫妇,聆听他们的故事。

  悉心照顾病中的老伴19年

  “老周1958年从运城老家调到临汾运输公司工作,当时他在汽修厂当厂长,一般回来都到天黑了,他基本上每天都加班,而我又得上班还得照看孩子们……”王引记回忆道,由于老周工作认真负责,在他管理期间的汽修厂从未出过差错。三年后,老周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多次得到单位的嘉奖。后来他调到了该公司的货运部,几次工伤,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医治,用老周的话说,他们不能给单位和集体增加负担。

  生活就在他们一天天地忙碌中过去,1997年8月的一天,单位的同志突然通知王引记,老周晕倒了。“我赶紧请假跑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脑溢血,当时他整整昏迷9天。”王引记说,后来在医院的治疗和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伴病情逐渐好转。55天后,老周为了节省医药费,坚持要出院。回家后,为了有效地练习手指和活动大脑,王引记就给他买了本子,让老伴坚持抄书,光党章就抄写了十几本。

  “老周的这个病,后来还复发过3次,最后一次比较严重,现在练字也练不成了……”王引记说,“现在只能我每天给他按摩、推他出去遛弯,他现在脑子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但是他的每一个声音、每一个动作,虽然别人听不懂、看不懂,但是我都知道他在想什么。”

  从1997年病倒到现在,已经19个年头了。什么点吃饭、什么点吃药、什么点该出去活动了……王引记从来都没记错。“今年,我大闺女退休了,这不,天天来帮我做饭,我轻松了不少,孩子都很孝顺,其他俩孩子也都隔天就来看我们。”王引记说,就是刚病倒那几年,孩子们都在忙工作,每天早上吃饭后,她就把老伴推到小区里人多的地方,让他和邻居们聊天,趁着有邻居们在,她就赶紧回家收拾家,随后又出来接老伴回来练字。

  时间久了,小区的老邻居给王引记取了别称,如“炊事员”理发员”。虽然大伙这样开玩笑,但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的真是写照。“平时,他的胡子、头发都是我给让他理,因为去理发店不方便。”王引记说,以前老伴头发长了去理发店,可是刚开始理,他就要小便,出门实在不方便,索性她就学理发,时间一长,大伙就开玩笑说她是“理发员”了。

  忘记了亲友也不忘交党费

  今年78岁的老周,得了这病以后,脑子时而清楚时而糊涂,有的时候连亲戚和好友都认不出来,但是有一件事,他记得十分清楚,那就是交党费!每年到了三月份,一领下退休工资,他就用手指指单位的楼,意思是让我推着他去交党费。”王引记说,单位考虑到我们的经济情况,建议这些退休的老同志,把党关系转到所在的社区,可是老周坚决不愿意。”这件事,王引记心里清楚,老周这是不愿意和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单位分开,这个党费就是维系他和曾经培养过他的党组织的一个纽带,是他对单位和同事们的一个牵挂。

  “我们这一代人,是受了党很多教育的一代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老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王引记说,当时,小女儿工作不好,亲戚都劝老周,凭你的资历给女儿在单位安排个岗位还不简单?再说,好多现在的领导都曾是你的部下,你说话谁不听?”可是老周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不能用手里的权利给自己人行方便。

  现在老周虽然行动不便,但是每天的《新闻联播》一次也不会耽误。“他这是习惯,一到时间,就催我开电视,还不让其他人换台。”王引记说,老周看新闻估计也记不住,可就是习惯了。

  夫妻俩过了大半辈子,丈夫的每一个习惯她都了如指掌。可是他们结婚都快60年了,老周却欠她一次旅行。我们结婚后,就一直在临汾,没出去过。我们唯一出去了一次,还是到太原给他看病。”王引记笑着说,他身体好的时候,整天忙工作,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现在有时间了,他却成了这样,也没条件出去了。”说到这里,王引记虽然有些遗憾,但无怨无悔。她说,只要一家人都好好地在一起生活,这比什么都强。现在孩子们孝顺,生活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儿孙满堂,这样的生活,她很满足。

  大伙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今年76岁的王引记,不但悉心照顾病床上的老伴,还是社区里的热心人。“王阿姨是咱们社区居委会的网格长(小区的小组长),社区里的事,她都爱操心,工作认真,他们小区里的事情,她都能处理得很得当,而且是义务的……”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文菊说。

  虽然家里有病人要照顾,可是社区居委会通知开会、传达相关文件精神,王引记从来都没耽误过。王引记所在的临运小区属于临运公司家属院,共有15栋楼530户居民,是建设社区最大的居民小区。去年,尧都区要在全区开展多项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王引记自费买了音箱供大家使用,她还亲自挨家挨户宣传强身保健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参加活动。

  在她的努力下,很快一支像模像样的社区舞蹈队就成立了,每天下午4点钟,小区里的音乐声就会准时响起,大爷大妈很快聚集到一起。随着参加健身老年人的队伍中越来越壮大,后来,王引记还和小区里的居民一起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使得小区天天有活动,四季有歌声。经过王引记和社区其他老人的共同努力,建设社区舞蹈队在尧都区广场舞展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去年广场舞大赛的时候,她就叫大女儿来帮忙照顾老伴。但大多时候,她推着老伴一起参加活动。“因为我有个病人要照顾,所以我能做的也就是尽我最大努力,为大伙做一点事情。”王引记说,那一段时间,照顾老周的时间少了,我知道他会理解我,因为社区的事就是大伙的事,大伙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首席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