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十大名吃参加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

2016-09-07 11:45: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小吃,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体现,是一座城市传统美食的象征。

  多年来,在推动地方特色小吃的发展上,临汾人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8月26日至28日在太原举办的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上,我市又精心组织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小吃参加展会,让临汾的小吃再一次大放异彩。

  “不管有什么事,就两个字,协调!”

  此次展会,是临汾10年来最大的一次集体亮相,协调事宜头绪繁多,临汾市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的郭乡生、梁彩平负责打前站。8月24日,两个人便提前赶赴太原。原想,安排好住宿,一报到就妥了,可事情远非那么简单,麻烦事接踵而来。

  当日下午3点多,天气阴沉,风中不时夹杂着雨点。山西煤炭交易中心3号入口,挤满了各地前来报到的人。郭乡生费力挤进人群,“我们是临汾商务局的,怎么报到呢?”

  “按流程走,带着相关证件,交了展位费、电费,然后领取布展证入场布展。”工作人员回答。

  “我们临汾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局已经打了报告,钱还没到账,能不能缓交?先让我们进去?”老郭问。

  “这我们做不了主,我给你个电话,找现场负责人张拓协调。”

  老郭从人群中挤出来,心中纳闷,“还交电费呢?之前没人告诉咱呀。”

  打张拓电话,占线。老郭思索了一下对梁彩平说:“梁,咱们必须赶快联系商会秘书处的李启明,来之前,我一直和这个人对接。展位费的事很大,必须见面谈,走,打车去。”坐上出租车,窗外的雨渐渐大了。“我参加过的大型展会多了,啥事都可能发生,这才刚刚开始。”老郭笑着说。到达山西黄河京都酒店见到了李启明,可等了40多分钟,硬是插不上一句话。对方电话就不间断,非接即打。终于,见缝插针说明来意。“能行。”对方答应了。

  走出酒店,雨越下越大,他们没带雨具只好躲在酒店保安的伞下等出租车。半个小时过去了,始终打不上车。梁彩平焦急地说:“不能耽搁了,我们得到路边去等。”说完就冲进了雨里。等上了车,两个人的上衣全都湿透了。

  返回报到处,老郭又匆匆联系现场负责人张拓。对方电话里说,自己正在场内安排布展,等一会儿。

  老郭来回踱着步,心里还惦记参展人员的住宿问题。“梁,你打电话一一问一下,临来的人住宿安排了吗,如果没有,就说我们已经预订了5间客房,随时可以入住。”

  又是40分钟过去了,张拓终于出现了,老郭赶紧冲过去说:“我和你们的组委会当面沟通过了,展位费缓交,他说能行。今天,无论如何你得先带我们进去看看位置。”张拓苦笑:“好吧,里面很乱,说不定你们的展位还没搭起来呢。”

  大家像走迷宫一般穿梭在各个展区间,终于到了临汾展区,老郭笑了,“架子搭上了,隔板都还没上。也算有收获,知道大致方位,心就踏实了一些。”

  ……

  8月25日上午9时,会展中心外彩旗飘扬,拱门、立柱也一个个竖了起来。入场口聚集了许多演员,开幕式节目正在紧张地彩排中。

  老郭打开手机看了看时间,扭头问:“昨天约好的,今天早上9点,展示牌要到位,怎么还不见来?”

  “我刚打了电话,路上堵车,10点钟肯定到。”梁彩平说。

  “下午,所有参展企业都来了,牌子安不上,大家怎么摆放东西呢?再催一催。”……

  当日下午4点,临汾的参展人员陆续到达。有人听说另外收电费,心中不快;有人听说收门票,担心人气,心里直打鼓;有人说,一家企业才给两个参展证,其他人怎么办?买门票进?感觉大家情绪有些低落,老郭急了,涨红着脸说:“不管有什么事,就两个字,协调!没什么大不了的。政府已经把展位费这个大头出了,怎么不知足呢?电费是阶梯价,咱们都是普通展位,用电量不大,没多少钱,参展证还可以争取嘛。大家一定要心态积极,要顾全大局。”

  待所有参展企业顺利报到后,老郭才舒了一口气,揉了揉腰,说:“我今年54岁,体力大不如前。这两天来回跑,腰腿都吃不消了。”

  晚上7点多,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志瑛也冒雨进入会展中心,查看布展情况。她仔细比较了比较,说:“我感觉,咱们展位的楣板高度不够,小吃名称的颜色和字体也不醒目,不大气,重新设计制作还能赶上吗?事关临汾的形象,不能马虎。”现场,梁彩平联系了制作广告牌的公司,“辛苦一下,加个班,多加些费用都行,无论如何在开幕式之前,把新牌子挂上。”

  在回宾馆的车上,新设计的图案通过微信发过来了,大家一致通过。

  “带劲,真带劲!”

  8月26日10点半,开幕式结束后,现场节目依然热闹地进行着,参展商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开始招揽生意了。

  曲沃吕保安羊汤展位前,很快传来了吆喝声,“曲沃羊汤,大骨头熬制,好喝不贵,快来尝一尝,五块钱一碗。”

  很快三个人凑了上来。

  “膻味重吗?”其中一人问。

  “一点儿都不膻,味道鲜美,尝尝就知道了。”

  “嗯,不错,你们也来尝尝,好喝。”

  曲沃羊汤最先开张了。

  而此时,霍州妞妞饸饹面和薛老五牛肉丸子面都出现了“小插曲”,电磁炉负荷太大,线带不起来,无法煮面。一时间,两家人陷入了焦急中。

  梁彩平迅速与现场的电工取得联系。不一会儿,两个电工提着工具箱来了。一询问,两人都是洪洞人。这下,现场气氛热烈了。梁彩平说:“哎呀,太幸运了,碰到老乡了。赶快给大家解决燃眉之急。”电工张强爽快地说:“都是自己人,别管啦。”他打开电源箱一看,说:“线重新走一下,各加一个插排就行了。”

  霍州妞妞饸饹面是第一次参展,负责带队的餐饮服务公司经理董跃生,看着他们还不在状态,焦急地说:“咱得先做两碗样品,一冷一热,展示出来,让人一看就有食欲。”负责人成强马上做出调整,很快也有了进账。

  黄米蒸饭展位前,也慢慢聚起了人气。负责人贾兴旺已参加过多次展会,显得非常从容。这次来,他要了两个展位,一个展示自己公司的酱菜,另一个专卖黄米蒸饭。看着员工不太忙,他迅速在外面购买了5箱乡宁月饼。“咱也不局限于卖黄米蒸饭,乡宁月饼也行啊,都是临汾特色。”他麻利地打开月饼盒,将破碎的放在盘子里,把完好的都整齐地码放起来。“碎了的,让大家免费品尝。完好的,3元一个,5元2个。”一个小小的调整,个把小时光月饼就卖了200多元。“一样是卖,两样也是卖,不耽误。”现场,他还给大家讲了自己参加展会中发生的趣事。“还是要多出来,跑得地方多,见识就越广,思路也开阔了。”

  看着临汾小吃展区的人越聚越多,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坐了下来。老郭高兴地说:“都开张啦,好!”

  8月27日,展会第二天,中午一点多。薛老五牛肉丸子面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龙,负责人薛明皓已经忙了好一阵子,他从展位中挤了出来,一边擦汗一边说:“带劲,真带劲!你看,咱临汾小吃区的人气多旺啊。对面的几个展位,昨天还空着呢,今天都被占了。听说是别的展区过来的,那边人少,冷清。”

  言谈中,他还留意顾客的反应。

  “怎么样?师傅,口味能适应吗?”

  “真过瘾!我是运城的,喜欢吃辣椒。我觉得,这口味晋南人能接受。”一个20多岁小伙子抹着汗说。

  “味道确实不错,就是感觉油大了些。”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说。

  “你喝一喝我们专门调制的苦丁茶,解油腻而且下火。”薛明皓让人端了一杯送过去。

  就在聊天的时候,中央电视台《领航》栏目组的一个人跑过来,想了解临汾的牛肉丸子面,希望有人能接受采访。

  “老薛,老薛,中央电视台的人要采访你呢,好机会,赶快去。”有人喊。

  老薛名叫薛春修,薛老五丸子面创始人。他从人群里挤过来,嘿嘿一笑,“我嘴笨,不会说。”

  “去吧,去吧,练练就会了。”

  20分钟后,老薛乐呵呵地回来了。

  “你咋说的?”

  “我就从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两方面说了些掏心窝的话。”老薛回答。

  “我对你们充满期待。”

  8月26日上午,开幕式过后,市商务局局长张剑仔细参观了临汾的每一个展位,并询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

  当晚,他又把所有参展企业负责人召集到一起交流心得,给大家鼓劲。他说:“参加这次展会,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又出钱又出力,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既要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手艺,更要展示临汾人的精神风貌和进取精神。尽管,我们带来的只是一些地方小吃和土特产,这不足以对临汾经济的发展产生多么大的推动力,但是,我们要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要有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的觉悟。希望大家带着信心和使命来太原,载着喜悦和荣誉回临汾,我对你们充满期待。”

  霍州妞妞饸饹面的成强说:“我干饸饹面生意20多年,一直在霍州,没敢往大的想,这次出来,真是开了眼界,有心做品牌,开连锁。”古城酒店经理贾兴旺说:“展示是第一位的,三天时间能赚多少?关键是有许多机会和无形的价值。”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见闻,讲着自己的感触,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展会三天,很短暂,却又韵味绵长。这次亮相,对于临汾地方小吃,是一次美丽的绽放,更是对临汾人开放进取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

  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