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家住市区建设北路某小区的张贵忠是铁路的退休职工,今年65岁,他接触理财的概念是在两年前。“我们这一代人都喜欢把钱存在银行,这样心里才踏实。”张师傅笑道,自从在女儿那里接触到投资理财,经过这两年的股市“实战”,现在许多股友都找他做参谋。
张师傅退休后没事干,就到女儿家照看外孙,常听女婿大谈股票、基金,女儿也参与炒股,而且他们的收益还不错。股票、基金真那么好赚钱?这事触动了他,于是张师傅也开始谋划自己的理财生活了。
刚开始,老伴一直反对,说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万一赔了,连“棺材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女儿却建议少投资一点,赔就赔了,就当给自己找个事做。张师傅每月的退休金是3000多元,老伴儿以前是教师,退休金是2000多元,当时他拿1000元试水,就这样入行了。
那次,在女儿家回来后,张师傅就去开设了账户,不过他并不着急,在入市前,先认真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具体操作时又请女儿、女婿当参谋,买了两只基金,半年下来,赚了一点钱。
看着别人赚得多,张师傅就想买点风险大的股票,由于是外行,加之心态不稳,频繁操作,收益不是太好。后来在银行工作的女婿特地给他制定了相对保守的投资计划,在自己闲置的资金中,以30%的比例参与股票型产品,分享长期看好的股票市场收益,以70%的资金持有固定收益型基金,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收益。
此后,张师傅基本上按照女婿的建议进行操作。一年下来,他的投资收益高达70%,这让张师傅尝到了甜头。“几只股票和基金的表现都不错,我打算长期持有。”张师傅高兴地说。
现在的张师傅,不仅是理财的“行家”,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就应该对国家的经济前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坚信中国经济形势是很好的。平时,应少听那些小道消息,多看点专业书籍,增强专业知识。投资首先必须懂得相关知识,不然,大盘有点震荡就惊慌失措,当牛市来临时,一头大牛只抓住了两根尾巴毛。
与刚入行时相比,现在的张师傅要老练得多。现在,他比较重视技术分析,善于从多重指标共振现象中抓“黑马”。对于大盘、板块和个股,他认为应遵循以下思路:大势走好后,就应追踪板块轮动中的热点板块,并及时抓住其中的领头羊。
“当然,我也有弱点,一只股票涨到理性分析的高位时,本应卖掉,但这时反而有了新的幻想,以致没有及时止盈,收益不增反减。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也不时在剖析自己。”张师傅对风险投资的心态很平静。他投入股市的都是闲钱,赔赚很正常,也不是特别看重收益率。对他来说,天天要到股市来,就是寻求一种乐趣,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只要是交易时间,张师傅就准时到证券交易大厅“蹲点”。除了买卖股票,他绝大多数时间是与在股市结识的一帮老年朋友交流心得。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