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如何做到切实有效?临汾供电公司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实现了科技牌、管理牌、惠民牌,每一张牌都实在,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重点工作都出彩。
精准管控 打好“科技牌”
近年来,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电网的发展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临汾供电公司创新规划基层基础管理,以核实电网设备参数、理清运行系统数据为基础,从每条10千伏线路及低压台区着手,实现配电网“数据精准、问题精准、方案精准、投资精准”的目标。
该公司以侯马公司为配电网精准规划试点单位,依靠辅助决策平台,整合运检、营销、调度等专业数据资源,一键式收集GIS、PMS、农网在线监测和用电信息采集等数据,科学计算线路、短路电流、无功优化等关键指标,用不同颜色将查出的问题显示在高清地理背景图上,全面、准确、直观地定位电网薄弱环节。规划方案出来后,再将线路走径图叠加其上,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筛选出最优线路路径、变台布点、负荷分配,优化选型导线、开关及变压器等设备,自动统计工程量,精确测算设备价格,实现项目投资估算精准和效益最大化。
“配电网规划水平的提高实现了电网投资精准。”侯马公司负责人郭永凯如是说,“侯马市‘十三五’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总投资估算17385万元,较之前人工测算的19317万元,节省了1932万元,解决了投资估算与工程实际造价偏差较大的问题,经济效益凸显。”
因地制宜 打好“管理牌”
长期以来,偏远山区无GPRS信号、信号弱、信号干扰严重等情况制约着远程抄表工作。针对这一现状,该公司因地制宜,提出利用中压载波技术解决这一难题。一年来,已实现49个公变台区、16个专变用户的数据上传,采集成功率、数据完整率达100%。
“中压载波通讯模式,解决了无公网信号区域采集终端的上行通信问题,结束了偏远山区人工抄表催费历史,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该公司计量室张卫民说。
在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采集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主要依靠GPRS、CDMA等无线公网通道进行数据交互,但对于信号未能覆盖的偏远山区,抄表工作只能由人工完成,很难避免估抄、漏抄、错抄。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该公司以10千伏配电线路为传输信道,作为对GPRS、CDMA上行通讯方式的一种补充,与相关技术厂家合作,自主研发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完成安装应用中压载波装置115套、北斗抄表8套、信号延长设备29套、信号放大装置95套,彻底解决了采集技术顽疾,实现区域内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全采集,构建了市、县、所三级采集运维体系,实现采集数据共享。
重在服务 打好“惠民牌”
在临汾西山沿途,一排排呈矩阵排列的深蓝色光伏面板反射着耀眼光芒。临汾市扶贫局局长杨刚杰介绍:“按照国家对光伏发电补贴规定,以一座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日均发电4小时计,一年就是十多万元。这样一笔收入对于贫困人口是非常重要的。”
为使这一扶贫项目早并网、早受益,该公司成立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组,设置专职客户经理,建立物资储备库,按照“一个专柜、一证受理、一次告知”“无条件施工、无条件并网、无条件结算”的原则,全面推行典型设计,主动开展业务受理、现场勘查、方案编制、验收调试、装表并网等工作,并规范管理流程、工艺流程和结算流程,初步形成了涵盖发策部、财资部、营销部、运检部、物资中心等部门协同的光伏扶贫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并网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截至上半年,该公司共受理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82户,容量8750千伏安,结算上网电量金额62.47万元。按照规划,临汾市将在2020年前建设1000座100千瓦的村级电站和10兆瓦以上的规模总计15000千瓦的大型光伏电站。“这对电网建设和稳定运行都是很大的考验。”该公司负责人说:“但这是真正造福百姓的事,没有任何借口,只能做好。”(范晋宁 陈爱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