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检察院“五域化”办案模式破难题

2016-11-01 10:45: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创新办案模式 破解制约难题

--市检察院查办农村危房改造领域渎职侵权案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市检察院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反渎工作新局面”的指示要求,以提升办案质量为重点,以破解侦查难点为核心,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以“领域化切入、区域化引路、分域化取证、全域化调配、界域化打破”为主要内容的“五域化”办案新模式,切实解决了影响和制约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中存在的“线索发现难、立案推进难、调查取证难、本地办案难和效果发挥难”“五难”问题,实现了渎职犯罪侦查新突破。在今年开展的查办“农村危房改造补贴领域”渎职犯罪专项活动中,充分运用“五域化”办案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成功查办该领域职务犯罪16件26人,其中正科级两人、副科级6人,涉嫌渎职犯罪10件19人、贪污犯罪3件3人、挪用特定款物罪3件4人,涉案金额570余万元,完成全年办案目标的35%,比去年同期增长127%,有力惩治和预防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确保了国家扶贫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领域化切入,把握形势提升高度,破解线索发现难

  准确把握形势,精准解读政策。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开展为期五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并联合印发了《全国检察机关、扶贫部门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方案》。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要求全市反渎部门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认真研读方案,发现并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

  明确自身任务,充分发挥职能。市检察院反渎局精准确定反渎工作与脱贫攻坚战的结合点,决定通过依法查办发生在扶贫惠农补贴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案件和重点地区的职务犯罪案件,着力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切入领域。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是推进困难群众脱贫解困、改善居住条件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反渎部门以“查办农村危房改造补贴领域职务犯罪”为切入领域,这是继查办“淘汰落后产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机补贴”、“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职务犯罪之后的又一重点领域。

  区域化引路,试点探索加强细度,破解立案推进

  难针对渎职侵权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立案难、保密难、推进难的实际,两级院反渎部门采取“区域化引路”的侦查策略,在全市范围内精心选取几处可能涉及问题较多、成案率较大、保密性较强的典型区域作为试点开展秘密初查。

  掌握犯罪形式。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在被调研的乡镇中,大部分危房改造户并没有实际取得补助资金,有的甚至对危房改造政策毫不知情。乡政府、村委会两级采取欺上瞒下、伪造档案、虚报冒领等方式套取国家危房改造补助款,并将该笔款项用于翻新村委会、修建小广场、砌乡村围墙、给农户贴瓷砖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个别干部甚至将其据为己有。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危房改造申报材料审核不力、把关不严、消极履职,给国家造成数百万元的巨大损失,使该惠民政策落空。

  把握案件特点。通过对犯罪表现形式的分析,侦查人员发现该领域职务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证据分散,取证难度大。二是手段较为单一,虚假问题多。三是身份集中,社会影响大。该类案件涉案人员多为掌握农村重大经济问题决策权的乡村两委干部和行使危房改造审批权的城建部门工作人员。一些真正符合危房改造标准的困难群众得不到应有的补贴款项,导致个别地区发生集体上访事件,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和谐稳定。

  摸清所需底数。侦查人员在认真调研试点区域的情况和分析案件特点后认为,要查清此类案件,必须摸清“四个底数”:资金底数、政策底数、流程底数、部门底数。

  分域化取证,数据分析增强精度,破解调查取证难

  针对渎职侵权案件办理中存在的证据材料多、调查收集难的实际,两级院反渎部门采取“分域化取证”的办法,从侦查需要的“四个底数”入手,全面收集相关机构的信息数据。市检察院反渎部门从多种渠道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后,多次组织侦查人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解读,做到法律清楚、流程明白,使侦查更具导向性。

  收集分析各地各院典型案例。市检察院反渎部门多次组织召开案情讨论会,通过分析相关职务犯罪的案例及近年来省内外查办的同类典型案例,研究该领域职务犯罪的现状及趋势,把握发案规律,分析证据特征,学习办案技巧,启发办案思路。同时,结合办案实际,进行深入讨论,洞察关键环节,确定查证重点,决定围绕“补贴款最终走向”这一“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确定了“由果找因——由因查人——由人确责”的办案思路,使侦查更具方向性。

  收集汇总各行各业信息数据。侦查人员深入城建局调取各年度危房改造农户申报档案、验收报告、资金发放表;深入民政局调取五保户、低保户、因病因灾返贫户、低保边缘户等人员名单;深入财政局调取各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项目拨付材料及各乡镇领款财务凭证;深入公安机关辖区派出所调取居民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户口身份信息;深入发改委、扶贫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残联等部门调取以工代赈移民、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等与农村危房改造相关的档案材料,使侦查底数更具全面性。

  梳理制作各组各类数据图表。通过对海量原始数据的收集、汇总、梳理、整合,最终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形式,使办案数据客观准确、一目了然,达到快速检索查询、快速筛选提取的目的,使侦查更具效率性。

  对比各组图表深挖关键线索。通过将信息底数分类分组、排列组合、关联对比,形成结构化办案数据,采用精细系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形成准确、高效的侦查指挥决策,使侦查更具针对性。在对隰县证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时,侦查人员发现该县部分乡镇以“整村推进”的方式进行。办案人员通过数据排列,选取了“整村推进”户数排名前三的阳头升村、贺家峪村、刁家峪村进行调查,发现三地普遍存在乡、村两委伪造档案,套取款项,挪作他用的情形,而住建部门均未严格按照危房改造方案确定的方法和要求进项验收,给国家造成277.5万元的经济损失。反渎部门通过深挖细查,最终立案侦查滥用职权罪4案4人、玩忽职守罪7案7人。

  全域化调配,强弱结对加大力度,破解本地办案难

  整体布局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市检察院办案“一线指挥部”的主体作用,统一线索管理、统一谋划部署、统一侦查指挥,加强办案指导,排除地方干扰。统一线索管理,各基层检察院发现有查办价值的线索及时上报,市检察院根据各地情况合理调剂分流线索,避免各地办案峰期不同、忙闲不均情形。统一谋划部署,市检察院掌控全局,集中全市查办案件重案组力量,科学调配侦查资源,实现线索、人力共享,保证办案工作整体有序推进,形成环环相扣的整体作战格局。统一侦查指挥,各基层检察院在同一时间、不同辖区查办特定案件,注重强化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研判,市检察院经常性组织召开案情通报会,交流侦查经验、提出侦查策略,加快办案节奏,提升侦查效率。

  上下联动排除干扰。市检察院分管反渎工作的副检察长和反渎职侵权局局长亲自指导,副局长、科长分组带领各基层院反渎局侦查人员参与初查,同时确定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直接参与侦办。通过采取领办、督办、协办、参办的形式,以上率下,上下联动,有效排除和减轻了办案压力及干扰,使各基层检察院增强办案信心和决心。

  强弱结对均衡力量。市检察院反渎部门按照“强县+弱县”、“案多县+案少县”、“平川县+山区县”的“结对子”办案模式,强弱结对,区域联动,精心协调侦查力量,实现人力、物力上的协作配合、优势互补,优化办案结构,调整办案节奏,统筹办案质效,既有效弥补了部分基层检察院案源匮乏、力量不足的问题,又有助于各基层院干警互相学习交流,达到以案代训、相互促进的目的,实现了全市办案工作质和量的跨越。

  界域化打破,数罪并查挖掘深度,破解效果发挥难

  一是同查渎职、贪贿、原案,深挖窝案、串案、类案。反渎部门将案件涉及的多罪进行并案查处,确保查办的每起案件不遗漏疑点、不枉纵犯罪。

  二是贯彻宽严相济,化解社会矛盾。根据具体案件依法适时调整从宽和从严的对象、范围和力度,努力做到“三个注重”,既注重克服重刑主义思想影响,防止片面从严,又避免受反渎案件轻刑化思想影响,一味从宽;既注重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使被查处之人心悦诚服,又注重做好释法说理,防止涉检信访问题的发生;既注重坚决惩治严重职务犯罪,又注重严格把握社会危害性条件,充分保护弱势群体。

  三是树立四个意识,注重三个效果。侦查人员在办案中将挽回国家损失同样作为攻坚任务,在收缴赃款的同时,对不符合申报条件领取危房改造款项的人员进行教育劝诫,要求其主动退回改造款。

  “五域化”办案模式的成功探索实践,不仅在查办农村危房改造领域渎职犯罪中发挥了显著功效,更因为其适应了当前查办职务犯罪新常态,为自侦案件侦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力彰显了市检察机关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能力和决心。记者 赵京红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