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人:移动支付骗数多 如何应对听刑警给你说

2016-11-22 10:15: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移动支付新型诈骗招数多

刑警给出应对方法

  编者按 将“钱包”装进手机,随时随地轻松实现“买”与“卖”。近年来,移动支付正在打通线上线下,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动动手指即可轻松满足购物、转账、缴费、理财等多重生活需求。

  如今,临汾市区的众多店铺已将移动支付视为常态。在收银台,经常能看到“本店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相关字样。顾客只需按要求“扫码”,通过移动支付客户端即可快速完成付款。不仅是大型商场、专卖店,就连街边小店、地摊也赶起“时髦”。

  “一键支付”虽便利,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当手机丢失后,如何确保自己的“钱包”不被盗用?若购物发生纠纷,移动支付记录能否作为维权依据……一“机”在手,我们如何让消费更放心? 编辑人 李静

  临汾新闻网讯 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向记者介绍:为防止市民受到移动支付新型诈骗的侵害,有几种利用木马病毒实施诈骗的新手法,需要提醒大家加强防范。

  1、二维码”暗藏木马,网购族得当心。二维码“扫一扫”,优惠便利跟着来,但二维码有时也会成为骗子们的“新花招”。

  2、官方服务号码发来短信让安装APP换积分,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设备假扮官服号码,群发诈骗短信,称可以兑换积分,其实短信中内置一个钓鱼网址。

  3、木马病毒植入淘宝支付链接,犯罪分子先冒充客户,将显示未支付成功的订单号(事先已制作好)发给淘宝买家;再冒充淘宝客服,以升级支付权限为由,将花钱买来的新型木马病毒发给淘宝买家安装;买家一旦听信安装,病毒就会植入支付链接页面,造成支付成功的假象,骗子继而蒙骗淘宝商家并套现。

  针对各种移动支付新型诈骗手段,民警给出了六招防范提醒:

  1、对不明链接或下载网址、红包等不要点击,对可疑软件以及未经确认的链接不点击、不下载。

  2、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等防护程序,智能手机和网银用户要对手机定期杀毒。

  3、各种银行、支付宝转账要通过官方网站下载的APP软件进行网银操作,不要轻易向他人泄露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和交易验证码等相关信息。设立支付宝和网银的每日消费上限,不存过大数额资金。

  4、如果手机、QQ、微信等收到不明链接,应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不点击、不查看,避免“好奇心”被利用。

  5、不要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因贪图小利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防受骗。

  6、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市消费者协会提醒

支付“倍儿爽”谨防陷阱更重要

  时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商场、专卖店还是餐馆、街边摊,一部手机在手,只要轻轻一按,便可完成付款。然而,看似方便、快捷的“新潮流”,背后却隐藏着消费者不得不防的陷阱。

  据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手机作为新型的“移动钱包”,的确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起到了传统支付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随之带来的一些安全隐患,广大消费者需要引起注意。

  “如今,二维码作为一种神器,无论在大型商场还是街边小店,几乎随处可见。而通过‘扫一扫’进行手机支付的消费形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选择。”工作人员说,扫描二维码在为用户带来无需输入、信息直达便利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在二维码上动起脑筋,植入病毒、木马等软件来盗取用户信息。有的用户就是不小心扫描到恶意二维码,从而造成支付宝和绑定的银行卡内的钱财被盗,遭受损失。

  为此,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进行手机支付时,建议消费者选择来自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维码进行读取,对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特别是路边广告、电梯内广告、广告宣传单、不明网站的二维码,最好不要盲目扫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有的消费者反映,在个别电商网站拍下中意的商品后,就接到自称是网店客服的陌生电话,以下单未成功退款为理由,进行诈骗活动。”据工作人员介绍,出现这种情况,消费者一旦点击链接,则会中病毒,甚至导致密码等被盗。

  在此,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凡在消费过程中,收到带有链接网址的短信或微信,包括微信圈分享的不明内容,不要轻易点开。如果通过短信预览功能看到如类似短信后,建议立即删除,以免感染手机病毒。同时,消费者利用蓝牙、红外等无线传送功能接收信息时,应尽量选择安全可靠的传送对象,一旦发现陌生设备请求连接,最好不要接受,以免跌入陷阱。

  记者 成华


市场调查

移动支付走入日常生活

  “我没零钱,可以用微信支付吗?”11月19日上午,市民张楠打车去医院看望亲戚,不想浑身上下只有三张百元大钞。正当她为此感到尴尬时,的哥爽快答应,双方随即通过微信的“收付款”功能完成了交易。

  近年来,将钱包装入手机不再是梦想。以支付宝、微信钱包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模式从线上走向线下,正大踏步走进市民们的日常生活。记者在市区多家商场的收银处看到,POS机的一旁立着两个小牌子,分别是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的二维码标识。前来购物的市民即便不掏现金、不刷卡,也可通过移动支付客户端进行付款。

  市民小乔选购了一条牛仔长裤,售价为399元。她将购物小票递给收银员后,不慌不忙地掏出手机,找出支付宝的付 款功能。收银员扫码后,交易立即完成。“我已经习惯性不带钱包、不取现金了,用手机支付特别方便,整个交易流程更快捷。”她深有感触地说,有的餐饮店和超市也在倡导和鼓励这种付款方式,当顾客选用时,还能享受一定的优惠,何乐而不为。”

  不仅仅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街边小店、路边小摊也追赶起这股“时髦”,市区青狮北街口的多个小吃摊都在醒目位置标明了“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主营麻辣拌的小摊摊主说:过去,我每天换多少零钱都不够用。尤其是遇上用餐高峰期,收钱找钱就浪费不少时间。自从使用移动支付后,既方便了我们,也方便了顾客,更节约了时间。”如今,许多年轻人已经离不开移动支付,从早上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盘算一天的消费。90后小娟习惯性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去上班。赶往单位的路上,她又忙着在美团网、美团外卖等客户端搜索午饭。上班的空隙,她还要忙里偷闲看看购物网站有哪些优惠的服务。下班之后,她会根据需要使用相应的客户端,选择K歌或是看电影等娱乐方式。

  “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省去了带着大量现金出门的担忧,省去了购物时现金不够的尴尬。我不论是去商场买衣服,还是去菜市场买菜,只要有手机在,一键支付’就能满足日常任意消费。”小娟总结道,这种交易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商家、市场创造了新的财富机遇。” 

    记者 李静


律师提醒

交易记录可做法律依据来维权

  时下流行的“移动支付”,虽然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在交易的过程中却容易出现购物纠纷。律师提醒广大市民,若购物发生纠纷,移动支付记录可作为法律依据来维权。

  针对时下流行的“移动支付”,临汾金贝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金梁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说道,如果发生购物纠纷,销售方是企业的,仍然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保存好交易过程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投诉举报或咨询律师。”

  吴金梁表示:在移动支付中,很多人还在微信上交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微商’交易。

  由于‘微商’是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创立时间较短,目前缺少职能部门监管,存在经营混乱、质量无保障、维权难等诸多问题。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要注意保存好相关聊天记录、交易记录、交易信息单以及卖家相关信息等,保留好涉及商品服务的数量、型号、质量、承诺等关键性交流信息,要求销售方提供购物凭证,如订单截图、收银单据及出售商家的联系方式、物流运输证明等,便于维护自身权益。”

    记者 郭秀婷


移动支付渗入各个层次

“移动支付”很方便

  “我出门走得太急,忘带钱包了。”没事,你扫下二维码就行。”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带钱包和现金,只需要一个绑定银行卡的手机就可以完全搞定。11月19日,记者经过走访了解发现,移动支付”早已深入各行各业,毫不夸张地讲,吃饭、购物、打车,可以“移动支付”的商家是越来越多,而“移动支付”也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

  当天12时许,在位于市区西赵巷的一家小便利店内,其收银台醒目的位置标注着“可使用微信支付”的字样。记者购买了食盐、酱油等调料,通过手机成功付款。据便利店店员介绍,微信支付方便快捷,用户在付款时,只需要用扫码枪对着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扫描一下就可以完成支付了,由于微信的条码和二维码每分钟都会自动更新,所以每次扫描都不一样,安全便利,有时候还能享受到额外的优惠。

  下午,记者又相继走访了一些大型超市及沿街商铺发现,大多数商家在收银台出都张贴了“微信”、“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字样。

  “我们这可以现金、刷卡、微信、支付宝支付,只要顾客有需求,我们就提供便利。”在贡院街的一家鞋店,店主李先生向记者道出了原委,现如今生活节奏快,许多市民都是“捎带”逛街,看到心仪的商品,无奈身上的现金不够,商家易造成顾客流失。而手机则是市民随身携带的物品,所以手机快捷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快捷支付”没有之前“刷卡”那么“高大上”,但非常“接地气”,就连一些水果摊、早点摊、夜市摊都加入了“快捷支付”的行列。

  晚上20时,记者在一家夜市就餐完毕后,问摊主是否可以微信支付。没想到老板爽快地答应了,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收付款。

  “我们是小本买卖,经常有顾客结账的时候使用一百元的整钱,连续有三五个使用整钱的顾客,我们的零钱就不够换了,而微信收款就免去了找零钱的麻烦,我们还希望大家都用微信支付,我们不但免于找零,还能避免收到假币。”该摊主笑着说,微信提现虽然有手续费,但是和收一张百元假币来说,这都不算事儿,移动支付”真的很方便。

  记者 苏亚兵


几位市民表示

支付很便捷 快速又安全

  约车手机付款;吃饭手机扫码;购物手机支付……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消费通过手机完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上街必带手机顶替了上街必带现金的时代,就像学生族小赵所说,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带钱包上街了。“我感觉出门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不管是打车,还是吃饭,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直接付款,不用担心钱带的够不够。”

  对于上班族梁雪来说,移动支付几乎含盖了她的整个生活,上班时可以用手机约出租车,中午和同事享受完美食,可以用手机付款,逛街看上的漂亮衣服,同样可以用手机就可以轻松支付,偶尔因工作忙不能去参加朋友婚礼,喜庆的手机红包通过网络也可以传达祝福。此外,电费、水费和汽车违章等缴费也可以在手机上轻松搞定。

  “有了手机支付,即省去了各种排队的时间,又可以免除携带现金的麻烦,现在不光是付款简单了、方便了,而且还有很多福利呢。”市民王燕说,像手机银联消费享优惠折扣的活动,就吸引了像她一样喜欢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但是除了带来诸多便利外,她最担心的是安全性,如微信支付,虽然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就能随意进行付款,但这也存在银行卡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而且很有可能会遭遇病毒侵扰。

  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市民张先生也有同样的担忧。虽然很方便,但是手机丢失、损坏,或是各种先进的科技所带来的隐患,没有办法保证支付的安全。记得有一次,我在通过支付宝购买东西时,突然手机白屏了,过了几秒钟才恢复,我赶紧查看支付宝,幸亏资金没有丢失。”张先生表示,为了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移动支付,他设置了多种安全保障措施。

  记者 潘华玲


移动支付客户端

手机丢失不用怕 立即挂失和补卡

  随着使用手机支付的用户愈来愈多,很多市民担心万一手机丢失,银行卡或者“钱包”岂不是非常不安全。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国移动和移动支付客户端的客服人员,了解手机丢失后如何预防“钱包”被盗。

  手机丢了怎么办?很多市民表示,及时补办手机卡也可防止钱包被盗。据移动客服人员表示,手机丢失后,要第一时间对电话号码进行挂失。首先挂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持本人身份证在当地营业厅办理,一种是通过人工服务的方式输入手机卡密码进行挂失。

  补办了电话卡,手机内的“钱包”就安全了吗?其实不然,移动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手机在没有装电话卡的情况下,连接wifi其安装的APP支付软件仍能正常使用。

  随后,记者通过腾讯客服了解到,手机丢失后,可将微信账号暂时冻结,冻结后他人将无法对账号进行操作;如果手机与银行卡同时丢失,请立即挂失银行卡。微信账户冻结的紧急电话:0755-83765566。同时,还要为“钱包”设置手势密码,就算别人进入你的手机,拿到你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也无法进入“钱包”操作。

  采访中,有市民提到,手机淘宝登录中有默认登录的,且还有“小额免密支付”的功能。对此,为了账户安全,市民可关闭该功能防患于未然。

  归结保护“钱包”安全,除了在手机丢失后立即挂失卡片、暂时冻结支付账号外,在密码的设置上更要尽可能繁琐。市民乔女士是网购达人,她支招称:对于经常网购的人来说,可以专门办理一张银行卡用于购物,要购物时再往银行卡中转钱。同时还要避免下载或点击未知网站,对于开通的手机银行也务必要设置多重验证密码,进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记者 祁欣


市国税局

手机上网办税 不用排队等候

  “通过办税服务厅税务工作人员的指导,我只用了3分钟就成功办理了申报业务,真是太方便了。”11月18日,尧都区某百货经销部办税员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办税都得花一上午,现在不用去办税大厅排队,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

  今年4月份,在税务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李女士通过山西国税网上申报平台成功办税之后,都是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上办税,大大提高了办税的效率。

  据了解,今年4月份,山西省国税系统推出的网上申报平台升级版,具备“我要备案、我要申报、我要缴税、我要领票、信息补录、在线申请、我的建议、我的风险”8大功能,目前实现了备案、申报、缴税、领票四大功能;该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显示纳税人相关信息和数据,还实现了报表智能生成和自动比对,减少了增值税申报表90%以上的填写量,和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82%的填写量;个性化服务推送,为纳税人量身定制政策包、申报包、风险提醒包,实现报表与政策的高度融合,打造“点对点”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全程进行风险提示,对办税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市国税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的纳税人均可通过平台进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申报缴税,可自助进行优惠备案,可以网上申领邮寄配送发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4月份上线以来,已经有近10万户纳税人注册了平台,其中营改增纳税人近5万户。网上报税平台充分表现了“互联网+税务”的新能量和正能量,体现了“互联网+”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不仅让纳税人感受到了纳税申报的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到2017年6月底前,省税务部门将所有税收业务打包上线,开通全省国税网上申报平台升级版全部功能,初步建成“电子税务局”,全省办税服务厅80%的税务人员“解放”出来从事数据分析、纳税评估、风险应对等工作;2018年,将推动行为数据化、管理痕迹化、打通内部金税三期、各应用系统以及第三方数据,形成翔实管用的底层数据和应用数据,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成税收数据仓库和山西税务云,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大数据管理,打造“智慧税务”,基本实现全省国税现代化。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