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民:网售零食慎购买

2016-11-29 11:35: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牛肉粒、拌豆干、蔓越莓饼干、麦丽素……打开微信朋友圈,各种罐装、袋装零食产品琳琅满目,还有烘焙达人精心制作的蛋糕、独家秘制的猪蹄等“私房美食”更是打着“纯手工、无添加”的旗号吸引顾客。然而,你想过没有,这些美味可以放心享用吗?

  网售零食“拼”美图

  小闫是山西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自诩为“吃货”的她因为几次不愉快经历决定:再也不买网售零食!

  童年时的美味总是让人无比想念,即使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也依然不会忘记小时候唇齿留香的感觉,身为90后的小闫自然也不例外。“跳跳糖、老板丹、无花果,还有条纹塑料纸包裹的棒棒糖,上面好像还印着一个卡通人。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零食,长大了越发想念。”小闫告诉记者,她之前在一篇微博看到怀旧零食的图文,勾起她对小时候美味的怀念。“我就随手打开购物网站,没想到还真有卖的。图片拍得唯美有意境,而且还有食物特写图,看着更加嘴馋了。”小闫迫不及待买了很多怀旧零食,满心期待着重温童年美味。

  收到零食,小闫愣了。“虽然外包装看着和小时候的一样,但是连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都没有,都没有吃的欲望了。”没想到买到了三无产品,小闫很是失望。不过,小闫购买网售零食并没有在此停止。“后来还买过几次,都是看着别人发的美食图片特别诱人,辣豆干、拌面、草莓干,可是买回来都是三无产品,让我挺郁闷。”小闫坦言,身边有不少同学和她一样在网上买过三无零食,每次都会问卖家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得到的答复都是肯定的,但购买回来的零食却连生产标识都不完整。“买过几次就不再买了,再诱人的图片都不能相信。谁知道是哪个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呢?”吃一堑长一智,小闫已经不会在网上买任何零食了。

  自制零食“拼”人品

  经常在朋友圈购买自制食品的市民成女士认为,从熟人手里买食物比在实体店买更放心,“一般是先预订后制作,有点‘私人定制’的感觉,并且原料放心,不会添加防腐剂。”

  但是,熟人制作就真的能放心了吗?

  前不久,樊女士从朋友圈中一位出售“独家秘制甜辣酱”的朋友那里订购了一份。因为是熟人购买,店主给她打了八折。但是收到后却发现甜辣酱里面居然有一根头发,而且味道有点酸,似乎已经变质,樊女士说,都是朋友,而且还给她打折了,碍于情面就没说这事,只是把这位熟人拉进了黑名单中。樊女士表示,本来朋友圈销售就没有监管,全凭对朋友的信任,如果因为商品质量、服务等问题而产生信任危机,不光没有赚到钱,反而还要损失友情,得不偿失。

  我市一位自己制作牛轧糖在网上售卖的侯女士介绍,因为不用租店面和雇人,所以她把成本都花在了对原材料的精挑细选上。平时很少有顾客向她索要经营许可信息,朋友圈卖东西更多靠的是口碑经营。“我自己比较喜欢制作美食,也很享受把美食卖出去的过程。朋友圈里都是朋友,不能糊弄大家。做生意要讲良心,所以在制作牛轧糖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卫生,当然原料也不会用次品。吃得放心,大家才会第二次购买。”侯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制作的牛轧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不能放置太长时间。有时候一批糖没有都卖完,但过了保质期她宁愿把剩下的扔掉也不会卖。

  监管维权“拼”法律

  有调查显示,由于制作、存储、配送等多个环节控制监管不过关,许多网售食品存在菌落总数超标问题,有安全隐患。而除了质量安全之外,网售食品还存在包装标识不规范、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缺失等多种问题,因此出现的消费纠纷不断增多。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规定落地的话,今后在淘宝、朋友圈卖食品的商家也要和实体店一样办证备案。门槛提高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食品自然将会多一份保障和安全。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