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账还有钱花?临汾人莫让无形枷锁套牢哦

2017-01-12 09:13: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本月已还清,快去买买买”、“哇,赊账还有钱可以花”……诸如此类刺激消费的“温馨提示”常常出现在各大购物网站的专属借贷页面上。随着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互联网“赊账”消费的迅速兴起,在网络购物“赊账”与信用卡的充斥下,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传统的勤俭节约转变为注重生活品质,消费模式也由保守消费转变为提前消费。

  然而,过度、盲目利用信用卡或者以借贷的方式消费,会不会影响个人生活?在借贷“热”的背后,市民该如何进行“冷”思考呢?记者通过身边事例,再进入心理分析、法律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尽可揭晓。

  80后安某出生在某县城,婚后育有一女。起初,生活虽然拮据但很幸福。从2015年初开始,安某与妻子李某到市区某KTV打工。看到部分客人奢靡的消费,和商场新潮的服饰,李某心里埋下了羡慕和嫉妒的种子。

  于是,夫妻二人开始盲目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从购买最新款手机到购买名牌衣服,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两人每次回老家都穿得光鲜亮丽,引得朋友圈的人各种羡慕。但是仅靠工资维持高消费已远远不够了。

  钱不够花该怎么办呢?办信用卡是安某与李某最初维持过度消费的办法。到2016年年中,安某与李某共办理额度为6万的信用卡也全部透支了。期间,李某在淘宝的花呗额度猛增至1万元。同时,在芝麻信用中维持在670分的优秀等级,在淘宝中的“借呗”额度暴涨。李某在淘宝中,不仅有1万元的“花呗”额度供网购消费,还有13000元的“借呗”额度供提现。

  一来二去,李某和安某就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之中。把从网络信贷中借出的钱还入已经透支的信用卡中,就这样循环填补透支的信用卡缺额。直到最近,夫妻二人再也无法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到钱时,他们每天接到银行、网络平台的催还款电话。

  万般无奈下,夫妻二人只好向双方父母借钱,填补过度消费的“大窟窿”。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