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汾一线劳动者的过年故事(一)

2017-02-07 22:43: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编者按

  春节,万家团聚,尽享天伦。然而,总有一些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本期,我们讲述几位普通人的过年故事,以此向所有节日期间依然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致敬。

 

  宋大夫值班记

  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三。天刚蒙蒙亮,家住市区建设路的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宋田佳就起床了。当天该她值班,虽说是7点50分接班,可她害怕病人多,想着早点去。于是,简单收拾一下后就赶到了医院。

  急诊科医生办公室里,昨晚值了一夜班的张瑞芬大夫正盯着电脑屏幕核对着什么,看见宋田佳进来,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算是打招呼:“昨晚患者很多,急救包用完了,一次性手套也用完了。”宋田佳点点头,准备开始交接工作。突然,“医生”“医生”惊慌的叫喊声从抢救室传来。两位医生放下手头的工作起身就往抢救室跑,原来一位贲门癌晚期患者出现了异常情况,家属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两位大夫二话不说就投入了紧急抢救中。墙上的大挂钟这时指在7点50分,从这一刻起,一直到夜幕降临,急诊科这种紧张的气氛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一幕幕生命与时间的较量惊心动魄地上演着。

  8点29分,急诊科里拥进来一大群人,原来是一位怀孕5个月的孕妇,出现羊水早破的现象。孕妇怀的是二胎,一有不适,一家子都跟来了。宋田佳为孕妇检查之后诊断有早产迹象,于是,她赶紧和妇产科联系,并安排辅医将病人送到妇产科救治。

  刚把孕妇送走,一位面带痛苦的十八九岁的姑娘在妈妈的搀扶下走到了宋田佳的面前。

  她妈妈说,女儿从1月18日到现在一直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宋田佳先是关切地询问了情况,然后开始为姑娘做检查。她让姑娘躺在一张推床上,开始摁压姑娘的腹部。当摁压到一个部位的时候,姑娘喊疼。宋田佳说,可能是阑尾炎,需要拍一个片子确定。之后,她又安排母女俩去楼上拍片子。

  10点22分,接“120”通知,一例交通事故重伤者被送进了抢救室,伤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已接近昏迷状态。一起来的还有伤者的女儿和外孙。面对飞来横祸,伤者的女儿不知所措只是一直掩面哭泣。在问了几次患者姓名得不到回答的情况下,宋田佳忍不住有些急了:“这位家属,你不要哭了,你先把伤者的姓名说一下!”说话的同时,她发现这位女士的额角也有血迹,于是对护士说:“她也需要检查。”在安排护士给该女士检查的同时,宋田佳对她进行了安抚,并让医护人员飞快地去挂了两个免费号,为这次交通事故的抢救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

  由于初一到初三医院门诊放假,所以形形色色的患者都涌向了急诊科。一上午,分诊台前人流络绎不绝,乳腺发炎的、阑尾炎的、嗓子疼的……宋田佳忙得不可开交,别说喝一口水了,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忙到将近1点钟的时候,患者才稀疏起来。宋田佳得空摘下口罩擦把汗,护士小李跑过来问:“宋主任,咱们中午吃什么?”宋田佳说:“看来没有时间去食堂了,就打点面回来在办公室吃吧。”刚刚说完,又有患者来了,她赶紧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开始忙碌。去食堂打饭的护士很快回来了,以为没有时间等,只买了些馒头和菜。馒头和盛在塑料袋里的几样菜就那么随便地放在医生的办公桌上。医护人员谁得空了,跑进来,吃上个馒头,夹上几筷子菜,一顿午饭就这样草草打发了。趁往嘴里送饭的间歇,宋田佳欣慰地告诉记者,今年由于治理雾霾、禁放烟花爆竹,所以被炮炸伤的患者明显减少了,还有大暖的普及,煤气中毒的患者也比往年少得多了。

  正说着,呼啸的“120”又转进来一个昏迷、休克的患者。宋田佳扔下手里咬了一半的馒头冲进了抢救室,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心跳骤停,电除颤、按压、输液、用药、监护抢救,在宋田佳的指挥下,一切都在快速有序地进行,半小时后,患者神志清醒,转危为安。宋田佳和医护人员刚松了一口气,抢救室又推进来一个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患者面色苍白、大口吐血,宋田佳和她的战友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抢救。清除患者口内血块、为其输液输血,由于患者的吐血呈喷射状,所以现场医护人员的脸上、身上都溅上了血,可他们一门心思治病救人,擦都顾不上擦。

  下午,急诊科还抢救了两名患者,一例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的,进入抢救室时心跳骤停,在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抢救下,很快恢复了心跳,送到心内监护室准备做冠脉造影。另一例是呼吸衰竭患者,尽管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但终究还是无力回天。面对束手无策的家属,医护人员尽力做安抚工作。宋田佳说:“今天的患者家属情绪算稳定的呢,有时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太大,当场就晕过去了,我们还得抢救家属。”晚上6点交班的宋田佳直到7点半了还在科室忙碌着。这一整天,别说休息了,连吃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是硬着头皮挤出来的。8点的时候,宋田佳终于放心地离开了她工作了一天的急诊科,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早晨7点30分走进医院到晚上8点离开医院,宋田佳参与了6台大抢救、接诊了30余名患者,12个多小时里几乎没有一刻停歇,这就是一名急诊医生的大年初三。

  (记者景秀红 刘晚 文/图)

 

大年初二: 一个人的校园

  1月29日,大年初二早上,天刮起了西北风。记者如约来到临汾开发区汾东路民工子弟双语学校,只见偌大的校园里干干净净,却空无一人。咦,值班的董事长张树斌哪儿去了?走至教学楼前,才看见张树斌正躺在长椅上沉思。他年届古稀,满头白发,一身黑色的唐装,有着浓浓的学者味道。听说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来意后,张树斌带着记者看了学校的锅炉房和茶炉房,两台新安的甲醛锅炉已全部安装就绪,一台换下来的崭新的约有一层楼房高的一吨半的燃煤锅炉,安静地矗立在了学校的墙外。张树斌说,整个寒假,主要就忙了治霾换锅炉这档子事。在临汾开发区,民工子弟双语学校是最先响应政府号召换锅炉的单位,虽然顶不了多大事,也算是为治霾出了点儿力。

  张树斌是临汾开发区民工子弟双语学校的董事长。1994年他所在的企业倒闭后,他一夜之间由国企领导变为下岗职工。这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但张树斌不等不靠,平静地回家帮妻子打理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许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上不了小学,家长们便纷纷要求张树斌将幼儿园延伸增加至小学段。经不住家长的软磨硬缠,他从一年级起,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往上累加,终于在2005年经开发区教办批准后将学校定位为两轨六年制完全小学,校址也从原来的两间房子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在创办民工子弟学校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张树斌先后干过三年厨房大师傅、三年门卫、代过三年课,当过三年教导主任、六年校长,直到后来当上了董事长。现在,该校已发展成为我市一所专收民工子弟的寄宿制小学,也是临汾开发区学生最多的小学,占到全开发区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学校先后为运城、临汾的中学输送了数百名学生,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说起过年这个话题,张树斌淡然一笑。办学二十多年,他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休假”这个概念。无论什么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他都是坚守这所学校的“老兵”。今年依然不例外,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去珠海过年了,学校的门卫也被打发回家过年,他和老伴留下来值班。年前,他曾在家庭会议上提了一个建议:春节期间,每人都要做一件善事。他要做的善事,是在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退休金中拿出1500元资助困难群众。他用其中的1000元资助山西师大图书馆的一位退休教工,因这位教工的妻子常年患病,本人没有任何收入,这是他多年来一直资助的一位;剩下的500元则用于资助开发区的一位孤寡老人,让老人安心度过春节。

  记者随张树斌走进了他的书房。一进门就看到地上摆了几双太极鞋,便知道他热爱传统文化,经常打太极拳。靠墙的四个书架上摆满了书,显然读书是他的生活习惯。桌子上,放着好几本他写的书和剧本,有《常道》《伏羲和女娲》等。张树斌说,一个人在学校值班,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写作,这样过个书香年也挺好。

  聊着,时针已指向中午12时,张树斌送记者走出学校。记者看到校门上悬挂了一个红色的“舍得箱”,旁边贴着一块红纸,标题是:一顿饭钱。张树斌说,他每天会往“舍得箱”里放10元钱,保证不会空箱,凡是一时困难,吃不了饭的人,都可以开箱自取。他说:这主要是教育学生和学校周边的群众养成扶贫济弱的良好道德风尚。

  说起期望和打算,张树斌说,感谢政府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让这些孩子也享受到了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新的一年,他希望政府能对民办学校多一些优惠政策,让他能更多地把心思用在办学上,让老师们安心乐教,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好一些……

  (记者 郭璞)

 

  没有“自我”的新年

  “新的一年,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不要求他们出人头地,但愿他们都能走上一条理想的人生路。”这是翼城三中教师宋辛利的新年愿望。

  身为一个有13年班主任工作经验、6年年级主任履历的“老”教员,宋辛利已经习惯性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过去的2016年,他所带的毕业班二本达线率达到了91%。面对骄人的成绩,他依然很平静,“对于教师这个岗位来说,对学生负责一定是最关键的,没有责任心担不起‘教师’这两个字。”宋辛利不善言谈,但是在谈到教育相关的问题时却会滔滔不绝。“作为一个物理老师,特别知道物理这门学科对理科生的重要性,也同样明白物理是一门很有难度的学科,所以我一直琢磨怎么能让这门课变得更有意思。”在物理教学上,宋辛利坚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共性问题集中讨论解决,个性问题互助合作,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辅助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排疑解惑,全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150天,宋辛利很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学生难免会犯错、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这个时候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学生,他们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先冷处理,再去讲道理,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宋辛利对学生的了解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渴望与学生成为朋友。他采用“学生自治”的选择,要求学生们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选择有号召力、影响力或者其他专长的人担任班干部,针对他们各自的能力施展才能。做班主任这么多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宋辛利笑言自己成了会交际、会破案、懂心理的全方位人才。

  所谓能者多劳,宋辛利连续6年作为年级主任管理5到6个班级,忙碌的工作让他很难兼顾家人。同样作为教员的妻子对宋辛利很理解,但是9岁的孩子却总会感到委屈,说“爸爸不是好爸爸”。对此,宋辛利也很惭愧,“教师就是这样,管得了别人的孩子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岗位的人都一样,要对得起这个职业。”(记者 安月琦)

 

  出行路上暖洋洋

 

 

  春运期间,我市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公交、铁路一线,为每一位旅客提供用热情、贴心的服务,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图①推送残疾旅客进出站。

  图②为旅客打包。

  图③帮助旅客搬运行李箱。

  (记者闫锐鹏摄)

  寒假忙“充电”

  2月6日,在我市新华书店,孩子们在如山的书籍海洋里流连忘返。图为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在为孩子们介绍店里新进的历史书籍。

  记者刘晚

 

  “飞秒”疗近视

  日前,在我市同仁眼科医院,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专家在为患者做飞秒治疗近视。寒假期间,许多学生选择专业的眼科医院治疗近视,摘掉眼镜,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记者闫锐鹏

 

  热线连民生

  节日期间,临汾燃气公司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坚守一线接受市民热线咨询,为他们及时提供服务。 记者魏华

 

  城市更靓丽

  春节期间,为了给市民营造美丽和干净的城市环境,环卫工人们坚守岗位清理卫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记者闫锐鹏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