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半边天”的力量

2017-03-07 21:44: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女性温润着人类的历史。在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妇女被形象地称为“半边天”,她们促进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更肩负着沉重而深远的特殊使命。

  新时代,妇女勤学、奋进、独立、自强的精神风貌,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净化自己的心灵。

  女交警、女医生、女教师等,她们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以最佳的风采,把闪光的柔美奉献给社会。这正是时代的召唤。

  今天是妇女的节日,让我们通过她们的生活和工作,感受“半边天”的力量。 策划人祁欣

  公交车女司机李峰男人堆中的女人花

  有这样一群女司机,每天沐浴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迎着城市的华灯初放,用娇小的身躯驾驶着庞大的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不管是大雨倾盆的雨季,还是狂风呼啸的恶劣天气,用“半边天”的力量紧把安全关,倾心守护着这座城市,用热心、诚心、爱心服务着每一位乘客。她们就是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普通的公交人李峰,37岁,临汾市公交公司7路车的一名女司机,于1997年进入公交公司成为售票员,2000年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这一干就是16年,每天在同一条路线上来回跑七八趟,用她的话说:“在工作岗位这么多年每天都穿梭在城市,却没有一次好好地看过城市的风景。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认真对待,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大家安全出行把好关。”工作生活中的苦与乐作为一名公交车司机,工作和家庭难免冲突,李峰也有母亲、妻子、女儿这三重身份,因为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时常不能照顾女儿,不能为丈夫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不能守在父母身边,这是她成为公交司机后心里最大的苦楚,记得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凌晨四点就要起床上班,女儿说妈妈你半夜干什么去啊,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作为公交人在选择这一行业的同时,也选择了责任和承诺,那就是确保安全行车,方便市民出行,给予亲人幸福。”男人堆中的女人花在公交岗位上,女司机的工作强度和工资待遇同男性一样没有差别。李峰告诉记者,她跑的路线比较特殊,终点站是临汾西站,为了方便乘客回家,这条线路上的公交车夜班必须坚守到23时。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大家从来不叫苦叫累,女司机一点都不比男司机差。在公交车司机这个岗位上,从来没有男女之分,我们女司机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公交事业的‘半边天’。”她说这句话的时候,面带微笑,表情坚毅,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记者 张甜甜

 

  女医生席振芳为了生命的守望

  每天8时许,临汾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席振芳都会迈着轻快的步伐穿梭在各个病房,这里的40余位病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每天都上演着世间百态。席振芳感受过拯救生命的欣喜,也感受过生命逝去的悲痛。在她接诊的众多患者中,有位花季女孩仍留在她的记忆深处。

  “女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各项开支都要依靠母亲微薄的收入。考虑到她身患白血病,所需的治疗费用较高,我们根据她的病情想方设法为她节省开支。起初治疗效果良好,她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成为了病人中的‘开心果’。”席振芳说,“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女孩渐渐不能按时来治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很快,女孩的病情再度恶化,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跟任何人说话,不愿配合治疗。看着女孩绝望的眼神,席振芳也感到阵阵心痛,一有时间就安慰她、鼓励她,使她逐渐配合治疗,一度获得较好的疗效。

  虽然女孩最终因病情恶化离世,但在生命弥留之际,她含笑感谢每一位对她有过帮助的好人。每每提及此事,席振芳在惋惜之余备感无奈。她总结道:治疗虽然很重要,但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更重要。医生不仅要会治病,还要会‘治心’。”席振芳在血液科工作近20年,每天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与摧残的患者。

  看着病人痛苦又无奈的表情,她一次次地告诉自己,即使不能完全治愈他们的病,但一定要尽心竭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凡是席振芳接诊过的病人,都有她的联系方式。 即便出院回家观察静养,也仍然与她保持密切的联系。为此,她的手机从不关机。每当病人发现病情有变化时,都会第一时间向她求助,她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评估,并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样的求助不分时间段,有时甚至会在深夜打来,将她从睡梦中吵醒。对此,她不气不恼,而是笑着说:这是病人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穿上这身白大褂,就得为病人负责!我们付出再多一点儿、心再细一点儿,病人就能多安一分心、少受一份罪。”这是席振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者李静

 

  女教师王卉娟因材施教促发展

  女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她们在“半边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人看来,美术课是学生喜爱且容易出成绩的一门课程。其实,美术是需要灵感、下功夫的一门课程。那么,她们是如何把美术课上好,又在课改后如何教孩子们发挥个性呢?3月5日,记者见到了从事这一行业已有16年之久的美术教师——王卉娟。

  王卉娟是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唯一的一名美术教师,由于该校去年刚刚成立,现有学生多、教师少,因此每位教师除了正常上课外,还担负着教务处等工作。

  去年8月底,王卉娟下台阶时不小心崴了脚,医生建议她休息3个月。9月份,学校开学了,她放不下学生,毅然带伤上班。上课时,学生们不停地问:老师,你怎么了?还疼吗?”细心的同学还给她搬了凳子。她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还是认真教每一个学生。

  那段时间,她除了上课,还要翻阅学生作业、修改作品、布置展览,每天要忙到很晚。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上课期间,王卉娟都会在教室内一圈一圈地转。由于班里人数较多,她讲完叠纸法、剪纸法、粘贴法后,每组由小组长负责,但她也不闲着,还要手把手地教孩子,对于动手慢的学生,还要单独辅导。

  在美术教学中,新课改要求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再寻求个性发展,并在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在一年级教学中,她在原有课程中融入手工绘画、纸浆面具画。首先让学生欣赏教学PPT和面具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纸浆面具,并激发她们对绘画制作的兴趣;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点、线、面进行装饰,通过自己的想象,绘制出一幅场景画。

  王卉娟热爱美术,更爱学生。她认为,教学中因材施教很关键,但做好因材施教也是美术课中的一个难点。她将努力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记者郭秀婷

 

  清运工杨红平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无论酷暑或是严寒,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将环卫清洁工打扫的垃圾,装车运往垃圾中转站,他们就是环卫队伍中的垃圾清运工。

  在垃圾清运工中,女性占有不少的比例,杨红平就是其中之一,她从事这份工作已有17个年头。

  杨红平所负责的清运路线从北外环开始沿建设路至广宣街结束。从每天凌晨3时工作至10时左右,全天第一阶段的工作才算结束。14时至15时转运垃圾,当天的工作才算全部结束。这条规定的清运线路,杨红平每天要走五六趟,每趟需要转运的垃圾最多时达一吨之多。

  3月5日14时18分,杨红平和往常一样驾驶着垃圾车停靠在建设路公厕附近,开始和环卫工一起将垃圾转向清运车里。

  杨红平说:垃圾清运工是个体力活儿,我们从不计较‘你干得多、他干得少’。因为每个环卫工作者都是淳朴善良的,只要身体允许,大家都是全力以赴。”去年9月的一天,杨红平和往常一样将清运线路中的一处垃圾全部转入垃圾清运车内,她刚准备启动车辆离开时,一位市民突然拦住了车,称他的车钥匙就在垃圾车内,希望他们能帮他找找。说罢,杨红平赶紧把车停在马路边上,把垃圾倒出来,用手一个袋子一个袋子地翻找,垃圾散发出阵阵臭味。70分钟后,那把钥匙终于被找到了。面对这位市民的感谢,杨红平笑了笑就离开了。

  采访当天,记者透过车窗,看到驾驶室里整洁如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从方向盘到仪表盘、挂档区再到脚垫区,都是一尘不染。

  记者问杨红平:这么累有没有想过换份工作?”她说:干习惯也就离不开了,自己能为扮靓城市尽力,挺自豪的。”记者祁欣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