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李元生:携起“玉露香” 牵起乡亲手迈上致富路

2017-03-16 09:01: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携手乡亲奔小康

——记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隰县玉露香致富带头人李元生

  临汾新闻网讯 提起“玉露香”,总会想到隰县。现如今,特色梨品种“玉露香”已成为隰县的一张响亮名片,闻名海内外。而“玉露香”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隰县的梨果专家、今年63岁的李元生。

  在隰县,果农们见到李元生,总要亲切地叫一声“教授”。获此殊荣,不仅因为李元生能把书本理论变成实用技术,更因为他为全县的果农找到了最好的梨树品种。

  脱贫致富的领军者

  1973年,家住隰县寨子乡坪城村的李元生应征入伍,3年后,从部队退伍的他被安置在林场工作,并被分配至果树场栽植和管理果树,在果树专家的精心传授下,他很快掌握了一套过硬的果树管理技术。

  在林场用了8年的时间,李元生把自己历练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果树技术员。也正是这8年的际遇,使他的人生和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果树为伍,成为一名果树管理者。李元生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带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以此回报生养他的故乡。

  1983年,李元生毅然辞去了林场的工作回到了坪城村,当选为坪城村村委会主任。就职演说时,他公布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栽植果树,依靠果树脱贫!当时,大部分村民并不理解这样的政策,“种了几十年的果树,啥时候听说卖果子能挣钱?”质疑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李元生的耳边。为了让乡亲们明白栽植果树是当时坪城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他不畏艰难,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水果行情、果树栽植的周期,分析隰县的光照和水土特性,并提出由自己出钱建育苗基地……

  5年的时间过去了,李元生使坪城村成为上世纪80年代隰县唯一一个靠酥梨致富的万元户村,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果树管理技术高手。

  技术研究的拓荒者

  李元生不仅是一位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还是一位研究型的果树技术管理人才。

  1988年,隰县民政局将李元生安置到习礼村和桑梓村的百亩果树示范基地管理果园,至此,他的梦想舞台变得更大、更广阔、更加专业化。在这里,李元生用了10年时间,攻克了高光效树体结构改造及彻底解决大小年结果的研究课题。

  为了使经过多年研究的成果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起来,李元生撰写了《我省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发表在《山西果树》杂志上,并转载于中国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树技术和信息》杂志;高光效树体结构研究论文《我谈苹果幼树结果与整理》发表在《果树技术与信息》杂志上,并转载于《中华优秀科技论文(农业卷)》第三卷。

  这些新认识和新观点的确定,为李元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果树管理技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引育新品种的开创者

  1998年,投身到习礼村百种精品梨示范园建设和管理中的李元生既是示范园的创建者,又是管理者,集筹备创建、具体实施、科学管理、观察记载、快速繁育和迅速推广于一身。至此,李元生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果树管理和示范的漫长求索之路。

  他引进了国内外四大梨系统中126个梨品种,建立了隰县首座梨品种实验示范园,经过10余年的细致观察、综合分析和无数次的科学对比试验,成功选育出新一代梨的精优品种——玉露香梨、龙宝梨、晋蜜梨等品种。由他在示范园选育出来的适合隰县栽植的新一代品种,以及他对示范园的精细管理,得到了国内多位知名果树专家、学者的赞誉。

  成功栽植新品种梨树后,2009年,李元生开始跑市场,把玉露香向外宣传,为隰县玉露香梨在全国打开市场、畅销国际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

  “玉露香”成功的背后,是李元生一次次的辛勤付出:不论严寒酷暑,他总是穿梭在田间地头,为一些不懂技术人员的果农果园修剪果树;为一些老弱病残联系户的果园进行夏季管理指导;先后为全县梨农提供玉露香接穗40多万条,培训果农1万多人次……

  从事果树管理工作近40年来,李元生一直奔忙在这条为隰县梨果发展探索新路子和为全县果农提供果树科学管理新技术的路上。从下定决心反哺桑梓的灼灼初心,到声名远播、功绩卓著的今天,帮助果农增收致富都是他最大的心愿和目标。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