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3月29日,尧都区屯里镇东张堡村刚刚落成的“集体祠堂”内,村民郭爱英说:“我们家好几辈人都在这个村,这不是赶着在清明节前,把老人的骨灰盒全都迁到集体祠堂。”同时,该村的其他村民也将先辈们的骨灰盒迁到了村里的集体祠堂。
说起建公共祠堂,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少军介绍,早在2014年9月,涝洰河公园开发,要占村里的老坟地,当时为了解决老坟地土地流转难问题,村里的老党员和老干部们提议,能不能建一个集体祠堂,统一殡葬仪式、统一安放骨灰,不仅节约土地,还给村民减轻负担,杜绝葬事扰邻现象。这样既能响应国家政策,还能引导农村殡葬新风俗。
说干就干,东张堡村村委会立即召开村民议事会讨论此事,经过多次开会决定修建集体祠堂,并于前不久完工。
东张堡村的集体祠堂占地约5亩,待各种设施完全到位后,可存放20000余个骨灰盒。
同时,村里还将响应国家政策,实施给不土葬的家户进行补助,且老人火葬的所有费用都由村里支出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村民实行新的殡葬仪式。并且,该祠堂对本村村民实行免费存放、免费管理,对其他村或社区实行低价收费,希望带动影响周边村也进行移风易俗改革。
“我父亲就是火葬的,所以我已经和儿子说好了,将来我百年之后,也要一切从简,将遗体火化。”今年63岁的高年喜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一定要给村里的人起好带头作用。他希望其他地方也能摒弃陋习,实行新的殡葬风俗。
该村第一书记王天亮介绍,土葬一直是村里祖祖辈辈 传下来的老规矩,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新的殡葬仪式很好,既能解决坟地占地问题,又能倡导新风尚,但也有一些老人觉得不好,还是希望百年之后能安葬于自家祖坟,更不愿意将入土为安的先辈再次火葬。
所以,村干部们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们带头,将自家祖上的坟地挖开进行火葬。目前,村里近800个老坟都实行了火化和重新安葬。
王天亮表示,为了抵制丧葬陋习,他们还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树立文明丧葬新风,带头节俭治丧、生态下葬、文明祭扫。同时,将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引导群众主动摒弃封建迷信和陋习,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