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走进田间地头
——山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1503团支部“三下乡”活动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骄阳似火,炙烤大地。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503团支部“红心”科技支农实践服务队7名同学来到大宁县曲峨镇白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党建——生态——脱贫”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倍加珍惜这一机会,决心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7月8日,抵达当日,同学们与村委会成员、驻村工作队以及村内党员一起参加了白村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三十余人站在村委会大院里凝视着鲜艳的国旗徐徐升起,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同学们深感此行责任之重大,升旗仪式结束后便列席参加了该村党支部会议,近距离了解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情况。
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村里情况。
次日,在村委第一书记翟小虎和乡镇包村队长贺森林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该村购买式造林基地。所谓购买式造林,就是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树苗,调动农户参与植树造林,所得收益归农户所有,以此使农户得以脱贫。目前该村已实施第二期造林计划,共完成3028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造林绿化的效率和质量。村里几乎每家都建有果园,在参观途中,队员们不时品尝着果子的甘甜。此外,队员们在贺队长带领下挨家挨户宣传退耕还林政策,细心为农户们讲解这一政策的优惠,解答他们的疑惑,并协助他们在名单上画押。
为严格履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职责,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同学们历时两天与驻村工作队合作,完成了对全村143户贫困户《帮扶贫困户手册》的填写。他们对资料不完善的农户进行了入户走访工作,对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全面了解和记录,确定贫困户信息并让其签字确认。通过信息调查,驻村工作队将根据被帮扶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协助其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增收致富的方向,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时值伏天,时间短,任务大,同学们顶着酷暑,牺牲午休时间,晚上工作到十点。虽然两天的超负荷大强度工作很辛苦,但大家觉得很有成就感,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同学们还参与了该村党建方面的事务,帮助收集、整理文件并分类装订;更新村内党员名单表;打扫村委支部会议室、村委会大院;将村支部近千本书籍擦拭干净并分类摆放整齐……打扫过程中,第一书记翟小虎身先士卒,亲自打扫村委会厕所,为大家作出了表率。队员们深受触动,主动挑脏活累活干,不怕苦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为了向农民学习“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同学们还在村干部带领下在田间地头了解了一些果树、庄稼的种植技巧,对村内土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村民们对这群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热情,为他们安排每天的伙食,给他们提供住宿。大学生们也帮助他们摘菜、喂猪、洗碗,以分担他们的辛劳。村里两个可爱的小姑娘,一直跟在大学生身后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同学们,他们认识到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青年力量的不可或缺,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大有作为。
一周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队员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他们感谢白村村委领导与农户们的支持,也感谢指导老师的默默付出。大家表示,会继续关注基层、关注白村,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会奉献出自己青春的力量。
梁梦芳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