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人:保健食品不是药 小心“套路”绊住脚

2017-10-30 20:58: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成华)10月28日重阳节当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平阳广场开展食品安全常识宣传活动,将一份份“健康大礼包”送给过往群众和广大老年朋友。

    眼下,由于市场的误导和中老年朋友对药品、食品、保健品相关概念的模糊,致使许多不良商家大钻空子非法营销,大肆宣传保健食品的治疗功效,采取送鸡蛋等小礼品的方式开展非法会销活动,或冒充专家开展所谓“义诊”,坑蒙欺骗广大中老年消费群体,以达到非法获取暴利的目的。

    活动现场,该局的工作人员面对面告诫广大群众,保健食品仅有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并不能治疗所谓的某种病。保健品千万不能当药物使用,有病还是要看医生。

    同时,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保健食品价位偏高,没有消费能力的家庭要理性消费,而且不要听信销售人员的“吃几盒包好”的谎言。保健食品有调解作用不假,但也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凡事讲究一个度。

    健康理念送身边,小心套路多“谨慎”。针对当前个别不良商家打着各种旗号的非法营销方式和专坑中老年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工作人员现场列举了几种非法行销保健食品的惯用“套路”,提醒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朋友一定要格外小心。

    套路一:恐吓实验,“义诊专家”见谁都会说有某种病。保健食品非法营销者会邀请“名医教授、老中医”开展养生讲座课,同时开展会诊、义诊,或借助某些仪器做实验,然后“诊断”你患了某种病,服用某某相当有效。

    套路二:利用高科技手段故弄玄虚,诱骗中老年人花冤枉钱。

    套路三:许多骗子会组织免费旅游、免费聚餐、赠送试用品等小恩小惠,最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

    套路四:饥饿营销,声称某种“好的不得了”的高科技保健食品首推市场,先到先得,名额有限,先到免费等,诱导消费者。

    套路五:打政策擦边球,骗子往往把自己的产品包装成国家政策支持的惠民产品,以打消消费者的警惕性。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