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对讲机里响起的一声声指令,燃气抢修车、大型泡沫消防车、后勤保障车风驰电掣,迅速驶入事发现场;抢修员们身手敏捷,拎起抢险设备冲向前线;消防员们在最短时间内进入临战状态,手持消防水管严密监视;警戒人员设立警戒区域,迅速疏散围观群众……
6月28日上午,临汾市长途客运站北侧,一场接近实战的燃气事故应急演练正在紧张进行中。
这是由临汾燃气公司组织开展的2018年燃气事故应急演练,是该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演练模拟市区供气主管线因野蛮施工损坏,继而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并导致全城停气。面对突发的“险情”,临汾燃气公司紧急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现场警戒、人员疏散、漏气抢险演练,此次演练全程历时30分钟。
“险情”发生 迅速驰援
9时30分,随着演练领导组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
一辆大型挖掘机挥舞着铲斗进行土方作业,几名手持铁锹的施工人员指挥挖掘机不断向前。“砰”的一声,挥动的铲斗损坏了地下的燃气管道,伴随着“滋滋”的声音,易燃易爆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几名施工人员扔下铁锹四散而逃,挖掘机司机逃离现场。
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临汾燃气公司调度中心响起:“我们这里燃气漏气啦,你们快来人吧。”
调度员:“请告诉我是什么地方,怎么回事?”
施工领班:“我这里是某镇某村建设施工工地,挖掘机作业时把燃气管挖漏了。”
调度人员详细询问了现场情况、范围、人员伤亡等做好记录,并交代报警人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随即,调度人员按照突发事故的处置流程立即进行上报。
“这是一条主供气管道,承担着市区15万余户燃气用户的供气输配。”生产技术部部长李烨迅速做出判断:这是一次突发重大事故险情。他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按照领导要求向各相关部门进行安排,《应急预案》即时启动,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生产技术部马上组织协调救援和抢险抢修;安监处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监护;后勤保卫部,马上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外围安全警戒,疏导机动车辆,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现场;管线所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附近进行燃气浓度检测;供应部协调抢修所需材料……”一项项指令准确发出,公司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立即行动,赶赴现场进行抢险。
作为备用气源的金殿门站也做好启动准备,将随时启动应急供气。
贴近实战 高效处置
演练现场,氛围凝重。由于此次“险情”模拟的是重大事故险情,对抢修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也是一次考验,更是检验公司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短短两分钟内,两道“防线”高效设立。一是后勤保卫部设立的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围观群众和过往路人被疏散劝离;二是管线所设立的抢修作业警戒区域,只有身着防静电服的专业抢险人员才能进入。
管线所所长张伟一马当先,前往漏点进行检查。
随后,现场指挥部的对讲机中传出张伟的声音:“经检查,被挖掘机破坏的管道是DN400市区中压A管道,请求关闭滨河路北延2#DN400阀门和屯里门站外1#阀门。”
根据现场情况,指挥部下达了一道又一道指令:金殿门站立即启动供气,压力控制在0.1Mpa,同时屯里门站暂停向市区供气;调度中心,立即将事故抢修进展情况上报市政公用局、集团公司调度中心,同时通知客服中心、各管理站做好社会公告和解释工作;生产技术部马上会同管线所,根据现场管道破坏情况制订抢修方案,并予以实施……
随着阀门关闭并放散,管道内残存燃气越来越少,经抢修员手持检漏仪检测,结果为泄漏点现场燃气浓度5000ppm,低于爆炸下限20%。
“具备条件,立即抢修。”听到指令,抢修班班长李建亮立即带领一名抢修员冲上前去,对管道的破损点进行带压焊接。
全场的目光聚焦在焊花四溅的焊接作业上,5分钟后,抢修员汇报:补焊完毕。
微开阀门、管道升压、现场检测,经现场安全员手持检测仪进行测试,管道破损处的天然气浓度为零。现场指挥部的对讲机里传出清脆的声音:“报告指挥部,受损管道已修复完毕。”
通力协作 保障供气
根据抢修进度和汇总,指挥部分别向门站和阀门组、调压组人员下达指令。屯里门站开始启动供气,恢复出口压力,升压、检漏、放散、检测……一系列供气作业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10时整,抢修工作完成,管网恢复正常供气——标志着此次演练圆满完成。
此次演练,展示了临汾燃气公司快速反应、分工明确的应急处理能力,公司生产技术部、安监处、机械动力部、后勤保卫部、行政办、管线所、管理站等各部门通力协作,保障了抢险任务的顺利完成。抢修人员、调度人员、消防队员们相互配合、高效处置,展示了燃气人迎难而上、履职有责的良好形象。
安监处负责人荆晋生介绍说:“这次应急演练,是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演练贴近实战、结合实际,对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水平,强化应急人员实施事故预警,应急响应及指挥、协调和现场处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 柴云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