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眼下,新学期即将开始,又有一批莘莘学子为了圆梦“象牙塔”,陆续与父母告别,踏进大学之门。
然而,相比大学生们的兴奋与期待,不少家长一时间陷入“分离焦虑”状态。
“想起前几天,安顿好学校的一切后和孩子挥手告别的场面,仍不免心里一酸,甚是难受。”家住市区东方亚特兰小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8月25日,带着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的儿子正式踏进了河北一所大学的校门。
李先生说,送孩子去学校报到那天,除了他和爱人,就连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也执意要一同前往,亲自护送宝贝孙子。然而,为孩子打点好一切后,回到家中的李先生和妻子瞬间感到莫名的孤独,用他自己的话说:整个房间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与李先生一样,家住市区府西家园的刘女士可谓女行千里母担忧,万般牵挂心难受。
“从小到大女儿从未离开过我的身边,就连一日三餐都是按照她的口味,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就为了让她有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经过十年寒窗,孩子终于等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然而,欣喜过后,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刘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
“孩子到学校后,我每天给她打好几个电话,可又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打也不是,不打又放心不下,真是进退两难。”刘女士无奈地说。
面对家长们的这些“症状”,从事多年心理教育研究的刘老师建议,当孩子去外地求学时,作为父母最好将“重心”从孩子身上逐渐“转移”,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事业和社交中,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
此外,刘老师表示,作为子女,也可主动与父母电话沟通,定时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分享校园趣闻,以缓解家长紧张、焦虑的心情。
记者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