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样子” 眼中的彼此

2018-11-12 20:05: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核心提示“锅碗瓢盆过日子,磕磕绊绊半辈子,互相包容给面子,幸福到老一家子……”不久前,刚刚度过“金婚之喜”的闫风英、闫顺祥夫妇,向记者讲述二人风雨同舟、一路相伴的“爱情手册”。

    一句闲聊 牵出红线一根

    今年74岁的闫风英和76岁的闫顺祥,住在尧都区西单小区。回忆起半个世纪一同走过的春夏秋冬,这对古稀伉俪紧握彼此的双手,温暖的目光在两人的眼眶中格外闪耀。

    “1961年,我在原襄汾县邮电局上班。一次和好友下班的途中,正巧与好友的朋友巧遇。‘这个妹子长得真俊,有对象没有?给你介绍一个好小伙。”谁知竟然就是一句“闲聊”,却牵出了闫风英和老伴的“一世情缘”。

    “还记得当年,老伴还在原太原重型机械学校上学。经过介绍,仅仅见过一面,交谈不过一个多小时。

    随后不久,他便穿上军装,奔赴军营。”闫风英笑着说,虽然只是短短一见,但“月老”的红线却将两人紧紧连在一起。1966年,闫顺祥回来探亲,两人第二次见面。

    1968年5月5日,对于闫风英来说,一个幸福的时刻永远定格,一床新被子外加一对洗脸盆,所有家具下来一共花费了45元,从此,两人开启了“甜蜜生活”。

    二人分工 打造美好生活

    1978年,闫风英、闫顺祥双双调回临汾,终于结束了相隔两地的“思念之苦”,过上了幸福、甜蜜的小日子。

    “婚后,为了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心甘情愿身居‘幕后’,让丈夫安心工作。”闫风英说,军人出身的老伴对三个孩子要求非常严格,而她却怕子女们“受委屈”,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俩时常会出现“矛盾”。

    “每次即将‘冒火’时,我总会谦让老伴,想想她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们辛苦付出的一切,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一笑了之。再看她,火气也慢慢消退了,两人该干啥干啥,又恢复了原来的和谐。”闫顺祥告诉记者,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夫妻俩教育子女的“做人守则”,也是这个大家庭传承的家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退休后的闫风英、闫顺祥夫妇,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最美晚年”。

    “老伴是个慢性子,我是个急脾气。如今的家务活基本是他负责,我主要担当‘采购’。至于做饭,我俩也是分工明确,一人主厨,一人洗碗,轮流替换。”闫风英这边话音刚落,只见闫顺祥不禁低头一乐。

    三个注意 见证白头到老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对于闫风英、闫顺祥来说,再难念的经只要做到“三个注意”,就可以抵达幸福的彼岸,与生命中的那个他(她)相伴到老。

    “夫妻相处一注意,女人切莫太强势。尤其是在外一定要给丈夫面子。家中的经济大权也不要一味独揽,多给丈夫一些空间,否则,就会像攥在手中的流沙一样,握得越紧流得越多。”闫风英说,夫妻相处二注意,遇到矛盾别“硬上”,特别是两人都在气头上,一定要有一方首先“妥协”,让气氛回归平和,正所谓“不管有啥事,有话好好说。”说到夫妻相处的第三个注意,闫顺祥接过了老伴的话茬:“遇到问题自己处理,老人尽可能少插手。夫妻俩不管有啥问题,最好都能自己解决,如果动不动就采用‘回娘家’等方式,不但不会有效解决问题,还会将小事闹大,不利于双方家庭的和睦共处。”吵吵闹闹也罢、磕磕绊绊也好,相濡以沫共度了五十载日日夜夜,如今的闫风英、闫顺祥依旧重复着简单、平凡的生活,而对于他们,这就是最值得珍惜的“幸福”。

    记者成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