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一枚“红盾”放异彩

2018-11-29 21:35: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从最初的两排平房,到如今的十层办公高楼;从开始的‘二八大跨’自行车)到现在执法办案的小轿车;从办理证照来回跑到电子化办照的方便快捷……一路走来,我亲眼见证了临汾工商点点滴滴的发展与变化,不禁为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果而赞叹。”市工商局副局长魏建华感慨地说。

    “执法交通”今非昔比

    1982年,从学校毕业后,魏建华便加入到工商队伍的行列中,成为了一名“红盾卫士”。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商局的办公地点就在位于市区洪家楼工商大酒店处,当时是两排非常简易的平房。那个时候,单位仅有的五辆‘二八大跨’自行车就是执法人员外出检查、办案的主要交通工具。”魏建华回忆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先的两排平房被拆除,市工商局在原地盖起了三层办公楼,条件相对之前有所改善。执法办案的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自行车发展到两轮摩托车、偏斗三轮摩托车,再到之后的皮卡客货车,可谓步步升级。

    “2003年,单位购进了10辆面包车,用于业务科室的日常检查工作。2006年,执法办案车辆再次更新换代,小轿车成为了‘主角’。”魏建华说,这些年,办公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工商局的办公地点于1997年迁入了解放东路36号原驻临某部招待所,在2016年5月,又迁入如今的临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

    一个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电子化办公楼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

    业务职能更加便民

    谈及业务职能变化,魏建华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期,管市场、建市场”是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比如针对农贸市场、服装市场、建材市场等领域打击投机倒把、缺斤短两、假冒伪劣等行为,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会立即开展行动。在百姓眼中,那个时期的工商局就是不法小商小贩的“克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的职能就逐渐转移到对市场的监管上。再到如今,加强对网络市场、垄断行业等规范、监管与查处,也成了新时期‘红盾卫士’的主要任务。”魏建华告诉记者,作为和广大经营者息息相关的一个“窗口”,从原先经营户办理一个证照需要来回跑几趟,到现在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的办结时间,再到开通网上办照的电子化办公,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改革春风吹进来,便民举措暖心田。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全体工商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积极行动,从推进“三证合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系列改革,将一项项便民、惠民举措送到了广大群众的身边。

    “今年不仅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我们机构改革一周年。眼下,伴随着即将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临汾市工商局’五个字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全局干部职工将再次迎接新挑战、扬帆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打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而全力以赴。”魏建华表示。

    记者成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