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临汾居民说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2018-12-09 19:38: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资料图

  临汾新闻网讯 “从原先居住的土坯房到装修整洁的单元楼;从最初42块钱工资到如今的3000多元……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点滴变化,咱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78岁的田青莲感叹万千。

  已是古稀之年的田青莲,家住市区铁路大宿舍小区花园3号楼。1978年,由于工作关系从太原调到临汾,于是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那个时候,我们家住的是铁路家属院的土坯房,房子简陋更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每天上下班的道路基本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既狭窄又凹凸不平,尤其是下了夜班,途经之处,两边都是庄稼地,没有路灯伸手一抹黑,每次骑车路过总是让人心惊胆战。”回想起那时的情景,田青莲的“记忆时钟”再次“倒回”。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田青莲来说,那个年代,每天下班回家后就是劈柴、打煤糕、生炉子。“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凭借‘供应券’来购买物品,就是所谓的‘凭票供应’。当时,我每月工资42块,老伴44块,除了抚养4个孩子,还要负担双方老人的生活,生活过得可谓‘紧巴巴’。”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祖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也随之开启了“翻天覆地”的变迁模式。

  “如今,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我们搬进了洁净、宽敞的单元楼。走进厨房轻轻一按,方便快捷的天然气代替了原先的‘煤球、柴火’,告别了之前的一抹一手黑,让做饭更加轻松、便捷。”不仅如此,改革开放的40年来,田青莲的工资也从最初的42块增涨到3000多元。如今,看病有医保、退休有养老。闲暇之余,田青莲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文体活动,担当巾帼志愿者和关工组辅导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积极发挥余热为建设和谐、健康、文明的新型社区再作贡献。

  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