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临汾人“郭大拿”登上国家展览啦!

2018-12-24 09:10: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12月2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者在“郭大拿”的照片前拍照。 王中生

  临汾新闻网讯 一位小伙子,笑容灿烂,双手捧着厚厚一沓网店发货快递单。

  一名记者,一声快门,定格下了这令人喜悦的瞬间。

  这幅照片,此时,正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出。国家博物馆配文:山西省古县五马岭村民郭朋朋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在村里通了宽带网络后,通过互联网卖核桃等土特产,带领村民致富,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郭大拿”。连日来,这场展览已经吸引了超百万名观众参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变革。

  ●照片里的故事

  一个看起来如此普通的农村小伙子,怎么就登上了国家级的展览?这还要从照片里的故事说起。

  今年29岁的“郭大拿”,本名郭朋朋,是古县五马岭村一个普通的农民。15年前,郭朋朋得了“怪病”,一场高烧引起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从此,他双耳失聪、四肢变形、行动迟缓,成了一名残障人士。医生曾断言,得这样的病很难活过18岁。

  “当命运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服输的郭朋朋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辍学后的他养过兔子、养过鸡,卖过电话卡,有过微薄的收入,也上过当受过骗,但却从未放弃。

  2010年,他用积攒的钱买了一台电脑,接了宽带。一方面是想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病有哪些好的治疗办法,另一方面,他想继续创业,养活自己。郭朋朋注册了自己的淘宝网店,专营当地的核桃、小米、蜂蜜等土特产;2014年,经过4年的苦心经营,网店一年利润8万元;2015年,一年间,仅仅核桃就在网上销售了7吨;2017年,网店的业务越做越大,一年的销售额高达230万元,今年,网上交易额100余万元……乡亲们送他外号“郭大拿”,他也成了古县电商圈里名副其实的“大拿”。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有舍才有得”为了给自己的客户提供最优质、最生态的核桃,郭朋朋多年来坚持自己找货源,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家一户地去山里收核桃就是他的日常。

  “我希望给我的顾客提供最原生态的土特产品。”就是抱着这样的理念,他迎朝阳、披晚霞,寒来暑往……不知走过多少山梁沟壑,他的摩托车一年要更换4次轮胎,这虽然增加了销售成本,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但他的诚信却赢得了许多回头客。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郭朋朋积攒了包括台湾、福建、内蒙古等全国各地3000多名稳定的客户,这让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也看到了网络销售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五马岭村地处偏远,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老年人在家里无事可做,看到这种情况,郭朋朋把这些老年人召集起来,请他们来打零工,增加收入,先后有100多位老年人和残疾人在他这里得到了就业机会。

  在五马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燕的眼里,朋朋是一个有想法、肯努力、充满正能量的人。她说:“我们农村就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小康生活才能有奔头儿。”

  拳拳之心,赤子情怀。现在,朋朋和他的团队主要从事核桃、苹果、小米、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电商供货服务,平均每天包裹在两千件左右,采用的全是人工筛选分级,这也给周围的乡亲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郭朋朋说:“核桃、苹果、小米卖出去了,乡亲们高兴,我也高兴。我未来的目标就是希望把网店做成品牌,让我们大山里的土特产走向全国。”

  “看着你那么努力地生活,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抱怨、颓废和放弃的了,‘大拿’,加油,向你学习。”通过网络的力量,郭朋朋的故事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山西省商务厅电商处一位负责人这样感叹:“大拿的故事,讲述了国家改革开放给每个人带来了发展机遇;郭大拿本人诚实守信,不畏艰难,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是新晋商精神的延续;同时,大拿的奋斗与成功对同龄人也是一种激励,值得为他点赞。”

  ●照片背后的人

  “大拿真是不容易,这些年不知道遭了多少罪才有今天。”

  “大拿就是大拿,常人都不一定能办到的事,他行。”

  2015年12月的一天,临汾日报社记者李虎威在采访途中,无意间听到别人嘴里的“大拿”,凭借多年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一双敏锐的“新闻眼”,他立刻萌生了想认识这位“大拿”的想法。

  “一个山里娃,一个残疾人,一辆摩托车,一间网店,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鲜活动人的新闻素材。”怀着对新闻工作的无限热忱和对“草根人物”的深深钦佩,李虎威当即和“郭大拿”取得联系,并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沟通了解。

  “之所以要长时间的沟通,是希望对他能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想切身感受他的不容易,想真正理解他的精神,想把这个人最真实、最完整、最准确地通过文字和图片表现出来,激励更多的人。”这是一个新闻人认识郭朋朋的初衷。

  2016年夏季的一天,李虎威冒着酷暑走进了五马岭村的一座小院,见到了郭朋朋。朋朋整个人精瘦精瘦的,却很有朝气。严重弯曲的手脚让他做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比常人更吃力。见到朋朋的第一天,李虎威就坐上了他的沙滩摩托,陪着他一起去收蜂蜜、收核桃。走在朋朋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走了无数遍的山间沟梁……看着他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价格收下贫困老人的两袋核桃后,李虎威瞬间被这个身患残疾的年轻人感动了:我愿尽最大的努力,把朋朋的事迹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连续一个星期的时间,李虎威和郭朋朋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朋朋双耳失聪,沟通起来特别困难,李虎威就在本子上写一句让他看一句、答一句,整整写满了一个本子近万余字。

  采访回去后,李虎威一气呵成,写了3000余字的通讯《寻找那扇窗的人》在《临汾日报》头版发表,随即又在《临汾日报》四版以图文的形式对郭朋朋的事迹进行了整版报道。稿件发表后,郭朋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山西农民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引来了网络媒体大量转载、转发。

  李虎威在自己的采访心得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心中必须装着百姓,只有扑下身子、脚踩泥土走到群众中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稿件,才能拍出温暖人心的照片。记者应当是时代的记录者,正因为有太多像郭朋朋这样的人,我们的新闻才更精彩。”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朋朋网店的生意越做越好,订单越来越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李虎威分享他的喜悦:“虎威老师,我的照片能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出,与您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您不辞辛苦多次来到我们偏僻的小山村帮助我,给予我关爱和温暖,为我的产品打开了更大的销路,让我们的百姓受了益,我要为你点赞。”

  郭朋朋,一位残疾人,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带领百姓奔向小康。

  李虎威,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社会发展的伟大变革。

  穆青同志曾讲:“勿忘人民,因为我们的人民实在是太好了,太可爱了。我们应该走到他们中间,记录他们的丰功伟绩、英雄壮举,了解他们的呼声、意愿和要求,不关心人民疾苦,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记者。”

  百姓为郭朋朋点赞,郭朋朋为李虎威点赞,我们更要为这个新时代点赞!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勇搏击的身影。我们要为千千万万个敢于付出、勇于奋斗的人民点赞!郭朋朋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的事迹能够“走入”国博,让世人知晓并为之动容,正是记者深入采访后对时代图景的剪影与留存。

  我们的时代需要“郭大拿”这样的人。

  我们的时代也需要李虎威这样的新闻工作者。

  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