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杨全)“明天上午有没有顺路去XX的,帮我捎个包裹!”“我明天正好去XX,帮你捎过去!”……眼下,微信聊天群,让一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人逐渐成了朋友。一些热心肠的网友,有时甚至会在聊天群中告知大家自己将去某个地方,看有没有人“搭顺风车”或者“捎东西”。这本是互联网时代,网友间一种善意的“互动”,但市民张振(化名)最近因为这样的“乐于助人”,摊上了一件麻烦事。
张振称,他在帮一个微信网友捎了一箱小米后,被该网友诬陷“顺手拿走了三包”。而事实上,他从接上货物,一直到送达太原,始终没有看过这些东西。
“3月14日,我在一个游戏聊天群中发布最近要到太原谈业务的消息,看谁有东西需要捎送!”张振说,两年前,他加入了一个微信游戏聊天群,群里都是本地人,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玩游戏,非常热闹。有时候,群里有人要出个门,就会顺口问一声看大家是否需要捎带东西或搭顺风车。
张振做鱼缸生意,为了业务,经常往返于太原、西安等地,也帮聊天群里的网友捎过几次东西。
这次他去太原,也照例在群里发布了消息,一个网友立刻表示“有需要,求帮助!”。
“这个网友的一个亲戚在太原,想让我帮他捎一箱小米,我随口就答应了。”张振说,3月16日上午,出发前,那名网友将小米送到了他的车上,查看无误后,他带着网友的一句“谢谢”,便上了路。
当天中午,他顺利将小米送到了网友委托的亲戚手中,完成了这次任务。
“17日晚,那名网友突然在聊天群里问我,是不是捎带东西时,顺手拿走了三包小米。我没有拿,自然实话实说,他却说亲戚那边来了电话,说一箱十包的小米,送到后只有七包。”张振说,三包小米,一共不到二十元钱,他明明没有拿,这个“黑锅”他可不背。
张振说,因为这件事,他们还争吵了起来,但没有吵出个谁对谁错,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我以后不会再帮人捎东西了!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在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张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