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寻衅滋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老百姓一般认为寻衅滋事就是没事找事、故意找茬。然而,实际上对于寻衅滋事,法律的规定和普通人理解的则是不同的。到底什么是寻衅滋事罪?如何量刑?它和故意伤害罪有什么区别?为此,记者向律师进行了咨询,整理了一些有关寻衅滋事罪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寻衅滋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多次”一般应当理解为两年内实施寻衅滋事行为3次以上(包括已经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可折抵)。两年内多次实施不同种类寻衅滋事行为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标准是什么
有三种类型:(一)无事生非型:行为人为寻求刺激 、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的。
(二)小题大做型: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 ,借故生非的(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
(三)拒不改正型: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
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据律师解释: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寻衅滋事罪的动机是出于流氓动机,或是寻欢作乐,或是耍威风、逞强好胜。故意伤害的犯罪动机比较复杂,但其目的性较强,就是以伤害对方的身体健康为目的。犯罪起因不同:寻衅滋事是“无事生非”,而故意伤害往往是“事出有因”。区分“无事生非”与“事出有因”应当以一般正常人而不是以行为人的认识为判断标准。寻衅滋事行为人在实施殴打他人行为之前,也总会寻找某些理由和借口。因此,并非“事出有因”殴打他人致伤就应定故意伤害罪,而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寻衅滋事犯罪对象一般不是损害特定的个体,而是出于寻求精神刺激的动机随意选择侵害对象;而故意伤害往往是刻意选择侵害对象。在行为人实施寻衅滋事行为时所针对的肯定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人或物,而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可以被置换的或被替代的。
寻衅滋事罪区别于故意伤害罪的行为特征主要是随意殴打他人。随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随心所欲,但具体到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上应该有一些可操作性的标准。在刑法实务上一般将随意行为分为两类:(一)无端滋事型。就是行为人毫无来由地惹是生非、打人毁物、寻衅闹事;(二)小题大做型。就是被侵害者此前的举动根本不至于引起普通人那么强烈的反应。究竟什么是无端滋事、小题大做,应当按正常人的标准来判断,结合具体案件客观方面要件综合分析。记者 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