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民:关于校园欺凌 这些知识您要了解

2019-05-13 10:00: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学校本该是最阳光的地方,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然而,当种种欺凌行为不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不禁反思,是什么把孩子变得那般暴戾?而那些遭受欺凌的学生,心理上遭受了严重的伤害,甚至不敢去上学。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日前,记者走进市人民检察院,就此问题向检察官进行了采访,并整理了一些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希望引起各方关注,杜绝校园欺凌。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其过程状态颇为复杂,会对欺凌者、旁观者、受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影响其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的种类——

  1.肢体欺凌:推、踢、殴打、抢夺、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等行为;2.言语欺凌:嘲笑、羞辱、骂人、说恐吓威胁的话等;3.关系欺凌:排挤孤立同学、传同学的谣言、污蔑同学等;4.网络欺凌:利用社交网络传同学谣言或恐吓。

  校园欺凌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演变——

  同学纠纷(偶然性、玩笑性)

  校园欺凌(恶意的、持续的、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校园暴力(恶意的、恶劣的、可能触犯刑法)

  校园欺凌的危害——

  1.对欺凌者造成的伤害:(1)形成不良人格;(2)出现社会化障碍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3)触犯法律。2.对受害者的伤害:(1)身心受到重创;(2)形成不良人格;(3)逃学、厌学;(4)人际交往能力陷入恶性循环;(5)转化成施暴者。3.对旁观者的伤害:(1)身心受到伤害;(2)形成不良人格;(3)转化成施暴者;(4)形成冷漠、暴力的性格。

  这些可能是校园欺凌的信号——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

  2.孩子鞋子、文具等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

  3.索要零花钱增多,甚至偷窃家里的财物。

  4.回到家,常常带着伤心、沮丧的情绪,很可能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伤害。

  5.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

  6.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和同学间的关系,言辞闪烁。

  7.携带或试图携带“工具”(刀子、棍棒等)去学校。

  8.没有好朋友,独来独往。

  9.失眠、噩梦、尿床等。

  建和谐校园,我们应该做点啥——

  1.学校老师:(1)法治教育,刻不容缓。(2)主题班会,价值引领。(3)适当惩戒,促其反省。

  2.家长:(1)建立信任。赢得孩子信赖,建立朋友关系,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其生活、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2)正确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爱好、社交技巧及自信心、责任感,引导其积极生活、健康向上。(3)明确态度。清楚地告诉孩子行为的界限,表明绝不容许欺凌、暴力行为的坚决态度。(4)如果孩子是欺凌者,安排适当有效的惩罚,培养其责任心。(5)如果孩子是受害者,确认学校对事件的处理结果和态度,督促学校正确惩罚、处理欺凌事件。(6)和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应对欺凌事件,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保护受害孩子。

  3.学生:(1)增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常怀感恩之心。(2)结伴而行、不走夜路,低调学习、不惹是非,减少被害可能。(3)谨慎交友走正道,不交不该交的朋友。(4)不贪财、不冲动、不虚荣,学会排解不良情绪。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