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大心愿

2019-05-16 21:11: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平均20天就要理一次发,有好几次该到理发的时间了,由于家里有事儿没去成,他就三番五次地提醒我……”5月12日,家住五一东路和兴苑小区的热心居民席三转致电本报热线称,他们小区有位热心人,下岗前经常抽空免费为同事理发,下岗后依然免费为同事和小区居民理发,三十多年如一日,初心不改,默默无闻地发挥着孺子牛的角色魅力,这种精神让他非常感动。

    “我们都叫他小安!”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热心居民席三转来到了他极力推荐的好人—— —免费理发师安清海(小安)家中。此时,安清海正在给一位邻居理发。我们一般也不想在别人家中理发,怕给对方添麻烦,但小安一点都不介意。这几天,天气不好,他就催促了好几次让来他家理发。”正在理发的邻居叫郭守业,今年75岁,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诉说安清海的好。

    “从2015年开始,小安就给我理发了,他的手艺特别好,懂得我们老人的需求,样式美观,还不收钱。夏天,他一个月要给我理两次头发;冬天,一个月理一次,我都好几年没去过理发店了。”提及安青海对自己的帮助,郭老十分感动,有时我都忙得忘了,他还会主动打电话叫我去理发。”郭老话音未落,席老便接过话茬:他不光头发理得好,人品还很好。前段时间,我突发疾病昏迷不醒,对门邻居和小安两口子得知情况后,立马拨打120,并叫来小区里的邻居将我抬到楼下。由于当时院内停满了车辆,救护车进不来,他们又把我送到救护车上……”席三转说着说着眼中泛着泪花,在这里,我要向帮助我的邻居们真诚地道声谢谢,同时也要给这位憨厚朴实的小安点个大大的赞!”

    听着邻居们的夸奖,平时本就话不多的安青海不好意思地笑了,边理发边说:街坊邻居之间相处,哪有用不着人的地方,都是些小事,没啥。”

    “凡事只要用心就能做好”

    今年51岁的安青海曾是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因父亲是名理发师,他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理发。由于那时工作比较忙,同事们一旦忙活起来就没时间去理发店,安青海便萌生了为同事们义务理发的念头,并于1985年开始付诸实施。

    刚开始,同事们并不很信任安青海的手艺,为获得大家的认可,他就从自己头上下功夫,先给自己理发。“都能给自己理了,给别人理应该没问题!”渐渐地,安青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不仅给同事们理发,他们的家人也会来找我理发,甚至厂里的    一些领导也让我理……”安青海腼腆地笑着说。

    更让邻居们感动、惊讶的是:安青海的雷锋精神,在下岗后更加发挥的淋漓尽致。“2016年小安下岗了,我曾建议他去平阳广场或是自己开个理发店挣点零花钱,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郭老接过话茬,不仅如此,有时他还上门给人免费理发。我就跟他去过好几次开发新村小区的一位残疾人家里……”除此之外,安青海在得知一位同事的父亲因患病行动不便时,便主动带理发工具到同事家里给老人理发。“他这个人在单位时就是这样,憨厚朴实、乐于助人,在我父亲生病的那几年里,他都会按时上门为我父亲理发,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一直没有当面对他说过谢谢,但是我都记在了心里。”同事许青感慨地说。

    有时理完发后,有的人提出要给钱表示感谢,安青海总是在婉言谢绝的同时还不忘叮嘱一句:下次再来,把邻居、朋友都带来,不要钱,我就是喜欢给大家理发。”当记者询问,有什么秘诀能将每个人的理发时间都记得那么清楚时,安青海说:我觉得,凡事只要用心就能做好。”

    “我将免费服务到底”

    “过去,我总会和老伙伴们‘组团’去理发店理发,一个月最少一次,一次最少也得8元。现在,在家门口就把头发理了,不仅理得好,还不花一分钱。”郭老说,“尽管爱心不能用钱去衡量,但是如果真要把它量化去算,你算算,单是财力上小安要付出多少,更不用说他这种精神了!”一旁的席老也连连点头附和着,就如做一件小事,做一天很简单,做一个月也比较容易,但是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去付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这不仅需要恒心、毅力、还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优秀的品格。小安做到了!”说着说着,席老竖起了大拇指。

    而一旁的安青海则羞赧地说:“大家对我的评价太高了,咱既然学了这门手艺,又不想去开理发店,要不服务于人,岂不是白学了吗?只要大家看得上我的手艺,我将免费服务到底。”采访结束时,安青海对记者说:能帮我一个忙吗?其实,我早就想去敬老院,给那里的老人义务理发,却怕别人误会,认为我有所图,所以我想通过报社,帮我联系一下敬老院负责人,我想用自己这点微不足道的手艺给老人们送去关爱。”


    记者感言:当我接到热线去采访时,朴实憨厚的安青海一度表现出了抵触情绪,我做的这点小事儿真没啥值得报道的。”因此,在邻居眼中,本就不爱说话的他,更是惜字如金。

    但是,采访结束时的那段话,却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我啥都不图,只希望用我的这点手艺为更多的人服务,而且免费将进行到底。”也许他只是我们身边一个“小人物”,却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诠释着孺子牛的精神与魅力。

    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