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尧

2019-06-12 09:11: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国人总是给外宾最高的礼仪,就这举牌的女孩也是百里挑一的美女。我站在外宾的队伍里,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你看那个高个子和中国人怎么一个模样?”我冲他们笑了笑,也没做什么解释。乡亲们不经意间的对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此刻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本能错过了半个身子,似乎在刻意地模糊自己的身份。

  是啊,在国外这几年,让我最惦念最为牵挂的就是临汾,这块养育我四十年的热土,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当几个月前聘书被递于我的瞬间,真的很激动,有朝一日能为临汾做事,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返回柬埔寨我立即开始了行动……

  这次柬埔寨拜林省一行七人来临汾参加祭尧结友城,牵线搭桥成功,我的内心也充满几分自豪。

  这是临汾第二届民间祭拜尧帝大典,这阵势超过了我的想象,更让柬埔寨客人吃惊不小。他们绝然想不到在中国一个四线城市能搞出如此规模的盛典,更让他们不可思议的是,烈日炎炎下,居然没有人退场,在国人眼里这是极为正常不过的,在高棉人的心中产生了永久的震撼。

  拜林省外事办副主任昆占贴维,让翻译小赖告诉我,中国人的组织能力和老百姓的自觉性让她由衷地佩服,这在柬埔寨是不可能做到的。她仿佛明白了中国强大的原因,她的眼睛里流露着一种异样的目光,羡慕夹杂着一种哀伤。在柬埔寨生活了几年的我,完完全全理解她此刻的心情。

  尧王葬于何处?山东、河南都在争之,甚至最近几年还有专家说是湖南,提出尧陵不在北方而在湖南的攸县。理由是传说中尧建都的冀州根本不在今天的山西,“冀”其实是“翼”,冀州在楚国。

  但我对于临汾尧陵是坚信不疑的。三十多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尧陵,一个大土堆,好像还有块碑,破烂不堪,旁边有潺潺流水。当时的中国还很贫穷,地方政府还没有精力重视这些,更没有现在“争光”的意识。曾听一位老师讲尧陵在大阳镇,尧王驾崩后,民众万分悲痛,送葬之日,人们掬土成陵。这让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几个同学驱车前往。老师还讲了一个故事,直到今天我都清楚地记得。

  尧王的儿子丹朱是一个不孝之子,从来不听尧王的话儿,一直和尧王做对,尧王指西他就指东。尧王本来看好河西的一块墓地,他知道丹朱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告诉丹朱他死后葬在(等距离)河东大阳镇。尧王死后,丹朱心想一辈子都没听过尧王父亲的话儿,就听这一次吧,尧王就葬在了大阳镇。

  我之所以讲这些,就是表明恰恰最贫穷的时代,才是最真实的反映。

  如今的尧陵今非昔比,气势磅礴的国祖殿让柬埔寨拜林省长潘占托惊叹不已。当我告诉他,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荒野,他感慨地说:“我的祖先也来自中国,今天参加祭尧大典受益匪浅,中国人是在用先人的精神魂魄凝聚后人,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会这样做,这是一种特殊的力量……”

  是啊,“用先人的精神魂魄凝聚后人”,我顿然明白了“祭尧”大典的真正目的。(文波)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