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抢修保供气
临汾新闻网讯 “党员抢险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亮身份”、党员和青工“一对一”“一帮一”……去年以来,临汾燃气管线所党支部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开展了一大批有实效、有内涵的支部组织生活,让组织生活像磁铁一样把党员群众凝聚到一起。
组织生活接了地气、聚了人气,有力促进了管线所的实际工作。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们带头奋战在市区“煤改气”送气的冲刺阶段、燃气管网改造的重要阶段、冬季“保供气”的关键阶段,为保障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很大贡献。
找准切入点 问题为导向
临汾燃气公司管线所承担市区700余公里燃气管网的应急抢险、巡检、调压工作,还担负道路燃气管网改造、“煤改气”送气的重要任务。
如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确保市区供气安全稳定?管线所党支部书记王强峰认为,在这上百人的队伍里,充分发挥13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
管线所的13名党员分布于6个班组,长期以来,由于班组工作地点分散,党员集中学习难,加之平时的工作忙、任务多,部分党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质量。
如何找准切入点,让组织生活严起来、活起来,成为管线所党支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形象立起来 标杆竖起来
“必须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管线所党支部以“固定动作+自选动作”方式,将组织生活开展与中心工作融合起来。
他们在开展好奏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围绕当前重点工作、专业技能培训、人才队伍管理,推行了“党建微课堂”、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成立了“党员抢险突击队”等,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保障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优势。
为了让每一名党员都过上常态化的组织生活,管线所支部在总结以往党内主题学习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党员工作岗位性质、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出发,借助当前手机微信平台、“智慧党建”APP、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探索推行“指尖课堂”“实践课堂”,建立了手机“党员之家”,实现了必学内容及时学、技术业务现场学。周例会、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由支部书记再次领学,党员轮流讲党课,一起谈感悟、聊心得,确保了学习有效果。支部还组织技术能手到一线工地、检修现场,指导业务工作、开展技能培训,不断解决党员的工学矛盾。
党支部书记王强峰说:“党支部紧盯中心工作,坚持燃气管网运行的难点在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
针对市区管网老化严重、冬季漏气现象频发的情况,管线所党支部设立了党员责任区,成立了“党员抢险突击队”,特别是在抢修难度大、安全风险系数高的夜间抢修现场,党员干部轮流带班,作为现场第一责任人跟踪作业进度,解决技术难题、监督安全措施,使得党员形象立起来、工作标杆竖起来。去年冬季供气高峰时段,管线所平均每月消除各类漏气隐患40余个,有力保障了安全稳定供气。
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青工快速成长”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中,管线所党支部采取党员和青工结对子“一对一”“一帮一”“师带徒”的方法,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动员青工积极参与急、难、险、重任务,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高、精、尖青年技术人才。
实现常态化 增强吸引力
“通过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丰富组织生活内容等措施,党支部走出了一条党员随处都能参加组织生活的新路子,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常态化。”管线所所长、组织委员张伟说。
管线所党支部还带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开展了户外趣味拓展训练活动、户外骑行活动,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接受了革命洗礼教育,让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从“被动”到“主动”、从“灌输”变“互动”,有效解决了组织生活“活力”不足、“动力”不足的问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管线所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接地气、有实效,能够充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王强峰说:“我们还要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继续开展有实效、有内涵的活动,激励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全所职工在保障全市供气工作中干出成绩、做出贡献。”
记者 柴云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