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悠扬腔调绕“九州”

2019-07-15 09:22: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台上唱的是‘三娘教子’。”“好戏,好戏。”“快点走,往前坐点。”……7月9日晚,市区九州广场上,三五个老戏迷从记者身边走过,嘴里念念有词。追寻着高亢清丽的曲声,位于九州广场南侧的大戏台映入记者眼帘。

  7月8日至10日,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原市蒲剧院蒲剧团)的演职人员,接连三天为广大戏迷表演了本戏《花木兰》《金玉奴》和折子戏《提刀》《三娘教子》《古城会》。

  戏台旁,一个身影来回穿梭,时而俯身检查音响设备,时而高喊提醒演员出场,时而在台下紧盯台上演出……他就是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戏曲导演曹志华,37岁的他与“戏”结缘已有17年。曹志华20岁就来到市蒲剧院蒲剧团工作,从场务、龙套到主演再到导演,他已记不清在消夏月戏曲晚会上挥洒过多少汗水。唯一清楚记着的是台下那一张张笑脸与一声声叫好。

  “大家把握好节奏,抓紧时间上妆。”曹志华一边叮嘱在后台“挑灯”上妆的候场演员,一边惦记着他们的不易,“天气热,演员们穿上戏服后,汗就一直流。一段戏下来,衣服从里湿到外。”

  说到消夏月戏曲专场关心的事情,曹志华笑着说:“那必须是舞台效果和演员的安全。”

  一个“必须”,藏着多少付出和心血,恐怕只有曹志华和他身后的每一位演职人员最清楚。“舞台效果好不好,看观众的掌声就知道了。演员在台上一抬手、一动脚,台下的观众就能看出来你的‘道行’深浅,台上的演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曹志华介绍说,要了解观众的喜好、口味,根据观众的需求排戏。

  今年的消夏月蒲剧专场,文戏、武戏穿插上演。有武戏就少不了前空翻、后空翻等有难度的动作。“台上演员每翻一下,我的心就扑腾一下。”在戏曲演员的心中,一定深深记着“戏比天大”这句话。演员们无怨无悔地付出,让曹志华既心疼又感动,“戏曲表演是演员的全部,喜欢上这个事业,这辈子是离不开戏台了。”

  一方水土一方艺。戏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有板有眼、荡气回肠,道尽了蒲剧的魅力;戏台下,戏迷听得津津有味,听到兴致处,还有人跟着伴奏,轻轻哼唱……萦绕在九州广场上的蒲剧腔调,在临汾蒲剧人的努力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记者 刘 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