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市区解放东路的光明小区,但凡谁家出现电路故障,一准儿会想起建国师傅。一接到信息,最多10分钟,他便拎着工具箱匆匆而来:“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三下五除二,恢复“光明”。 如今,“有事找物业,没电找建国”成了业主们的习惯。
他今年42岁,穿着一身工装,穿梭在小区的院内、楼顶、地下室,对用电重点部分设备进行巡检,做好有关设施的维修、保养,提醒和指导业主安全用电。每每看到他疾步如飞的身影,大家总会亲切地叫上一声“建国师傅”,并主动让出道路,好让他尽快赶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虽说大家对他很熟悉,但大都记不清他姓啥。就连共事多年的好友,也得想上半天才开口:“好像姓李……” “每次,我自报家门,大家都会说‘建国’这个名字好记。时间一长,我的姓反而被忽略了。业主们喊其他物业人员都是某师傅,到我这儿就成了建国师傅。”李建国随即道出名字的由来,“老一辈人经历过困难,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倍感珍惜,对党和新中国充满感情。为此,他们为我取名‘建国’。”
“建国”曾是一代人起名时热衷的选择,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又以李姓居多。这个重名率很高的名字,确实给李建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笑料”。他乐呵呵地讲起一段往事:“在村里上学时,老师上课点名点到‘李建国’,立马有3个人齐刷刷喊‘到’。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认为我们故意捣乱。当他从头看了一遍花名册后,转怒为笑,以大建国、小建国、高个建国来区分我们。”
“‘建国’顺耳好记,使我成为各个阶段老师较为关注的学生,经常会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一度令我很苦恼。渐渐长大,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崇高,因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这让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给‘建国’抹黑。”李建国说,名字是他前进的动力。
走向工作岗位后,李建国深刻体会到:无论干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在他人看来,做电工似乎很容易,会扯电线,能装几个灯头、插座就行了。事实上,要做一个合格的电工很难。为此,他常常给自己“找事”,把大量专业书籍“啃”得起了毛、卷了边,反复进行实际操作,工作手套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
为了保障业主们的用电,李建国苛求每一处细节。炎热的夏天,有的家庭没日没夜地开空调,导致空开和线路被烧。他二话不说,背起工具箱奔赴一家又一家,忙得连轴转。节假日值班也是家常便饭。坚守岗位,保障业主们正常用电,已经成为他生活工作的习惯、骨子里的印记。
对他而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建设祖国的有力行动。
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