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丰富多彩的木版年画、栩栩如生的平阳面塑、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巧夺天工的葫芦雕刻……10月18日—10月21日,“不忘初心 文脉相传”山西临汾·北京宋庄第二届文化艺术品鉴交流展览会在我市蓝色港湾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各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追捧。
依次步入8个展厅,浓郁而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来自北京、临汾的艺术家们纷纷拿出 “看家本领”,奉上景泰蓝、花丝镶嵌、雕漆、京绣、瓷器、骨雕、葫芦雕刻、平阳面塑、平阳窑器、平阳木雕、平阳彩塑、平阳糖画、平阳麻笺等艺术品,令观者叹为观止,啧啧称奇。个别展厅还展出了大学生文创产品及我市各类优质农产品。
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了解她的文化。展厅一隅,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平阳木版年画社副社长王军手握刷子,轻蘸颜料,将平阳麻笺置于雕版之上,再顺时针缓缓画圈,一张张《文明始祖帝尧圣像》从指间流转而来,默默倾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完美再现了久负盛名的平水雕版印刷。
“从一刀一刀的雕刻,到一页一页的印刷,再到装订成册……兴盛于金元时期的平水雕版印刷业,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王军娓娓道来,“平阳曾是中国四大官办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其大规模的雕版印刷业均选用平阳麻笺,以《赵城金藏》《刘知远诸宫调》《铜人针灸图经》等经典史籍为代表,为中国古代文学、宗教、戏曲、医学和美术的发展立下不朽的功绩。”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非遗记忆”,见证着一座城市古往今来的风土人情,解说着世代相传的审美情趣与文明密码。来自北京宋庄的参展者郭女士现场体验过后,对“临汾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悠久的历史,积淀出灿烂的临汾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珍贵的传统技艺几经岁月冲刷、沉淀,依然拥有光彩无限的独特魅力,在新的时代依然焕发生机与活力。钞式兄弟被誉为“宋庄最后的雕塑传奇”,他们以传统技艺、现代手法,大胆创作了一组以“根”为主题的艺术品,烧制出源自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故事”,颇为催泪。
来自钞式兄弟的钞子艺坦言与山西、临汾的机缘很深,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侃侃而谈:“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临汾的历史地位突出,洪洞大槐树是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我们以此为主题,诠释了人们对家乡的依恋和对乡土的精神寄托,体现中国最根深蒂固的‘家’、 ‘根’精神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钞子艺看来,此次盛会为宋庄、临汾的艺术家们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使外界进一步了解到“临汾元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临汾的血脉和灵魂。当地政府、艺术家、民间艺人及广大群众应该合力打造这张“城市名片”,有温度、有质感地保护和传承,吸引更多、更大的群体来关注临汾、了解临汾。
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犹如一颗颗珍珠闪耀熠熠光彩。此次,两地文化交流,不仅让临汾百姓欣赏到北京传统文化产品,还将临汾文化推广到国家级平台。同时通过蓝色港湾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实现两地产品的销售对接,实现学习、交流、互惠、同创和共赢,用文化驱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用文化搭台实现经济发展与繁荣。
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