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寒冷的冬天,没有暖气相伴,没有热茶在手,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对于这个问题,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最有发言权。他们一如既往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只为群众生活更便捷,城市面貌更靓丽。
街头巷尾,这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仿佛一团团跳动的火焰,温暖着我们的城市。
环卫工人席志娟在清扫落叶
环卫工席志娟 清扫落叶忙不停
气温持续走低,金黄色的树叶簌簌飘落,为城市增添美景的同时,也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量。12月9日凌晨2时,“沙沙”的扫帚声划破了市区向阳路的宁静,环卫工人席志娟和同事们提早到岗,开启清扫落叶模式。
此时,室外温度显示为零下2度,席志娟却穿着春秋制服。问她冷不冷,她笑着回答:“这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树叶不断往下掉,我们不断清扫,就这样循环往复。穿上棉服不好干活儿,一出汗黏在身上特别难受。”
席志娟先将落叶扫成一小撮,再扩大成一大堆。不一会儿,路边堆积起几座“小山”,随即将一辆可承重6吨的垃圾压缩车塞得满满当当。这一轮清扫过后,她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再冷,我们也不怕,一干活儿就暖和了。但是,我们最怕遇上雨雪天,很多叶子被水黏在地上,扫不动不说,也不容易扫干净。好在,我们有机扫车这个帮手。机扫车可以对落叶相对集中的路段进行重点清扫、巡回收集等,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席志娟边忙边说,“遇上雾霾、大风、雨雪等特殊天气,我们必须提前一小时到岗,延迟一小时下班,赶在清晨完成普扫工作。”
说话间,一阵寒风吹过,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又“毫不留情”地舍去片片“金叶”。席志娟没有半点怨言,挥动扫帚迎了过去。在她看来,自己干的就是这个活儿,只要勤快,就能确保路面整洁,使清晨上班的人们看到“面貌一新”的城市,从而拥有一份好心情。
志愿者在疏导交通
志愿者李文英 交通疏导献余热
12月6日中午,正值下班高峰,市区解放路与市府巷交叉口怎一个“堵”字了得?拥挤的车流人海中,一个穿着红色马甲的身影格外显眼。她顶着寒风,挥舞着引导旗,有条不紊地疏导交通秩序。
她就是55岁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李文英。当非机动车逆行而来,她立马扬起手中的小旗上前劝导,再三告诫对方文明出行;几辆机动车欲强行通过斑马线,她及时叫停,示意车辆礼让行人;车辆渐渐减少,她瞅准时机引导行人快速、安全通过马路。
为了让人们听清自己的声音,李文英特意摘掉口罩,一遍遍地重复着“走路不要看手机,注意安全”“同志,不能逆行”“不要着急,慢点儿骑”……几番下来,她的脸冻得通红,嗓子也喊哑了。即便如此,她的工作热情丝毫不打折扣。
虽然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但李文英乐在其中。她兴致勃勃地道出工作感受:“为社会作贡献,是老有所乐的一种体现。站岗时,不少市民主动配合,还感激地说‘谢谢’‘辛苦’,让我们心头暖洋洋的。只要能让市民们提升文明出行意识和安全意识,再冷再累也不怕。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了,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
志愿者们怀着奉献社会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位路过的市民。他们在此呼吁,从自己做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一分力量。
李庞飞在送外卖的路上
外卖小哥李庞飞 热情服务不打折
寒冷的清晨,正当人们与起不起床作斗争时,34岁的外卖小哥李庞飞已经出发了。早7时至9时,他一直穿梭于一栋栋居民楼里,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准时送到顾客手中。
迎着刺骨的冷风,即使有厚实的棉衣、棉鞋“傍身”,也无法抵御寒意的侵扰。短短两个小时,李庞飞一共送达12单外卖。他往手上哈了哈气,使劲搓了搓,不停地跺着双脚取暖。
“我的送餐区域主要在东城,闲了就守在熟悉的商家门口,接单后可以第一时间取餐。 天气越冷,我们越忙碌。每天基本稳定在三四十单,偶尔也会高达五六十单,收入也跟着增加了。”李庞飞朴实地说,“一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家人们过个好年,我就充满干劲儿。”
除了进店取餐的时间,李庞飞大多时间都“泡”在室外,一辆电动车、一件防风服、一顶头盔、一个送餐包、一部手机就是他的装备。说到兴头处,他随手掀开车前的挡风罩,伸出包裹严实的腿说:“送餐途中最受罪的就是腿和脚,冷风嗖嗖往裤管里面钻。这个专门制作的‘护腿神器’可管大用呢。”
紧接着,李庞飞的手机又响起了接单提示音。他兴奋地嘟囔了一句“来活儿了”,便风风火火地骑上电动车朝附近一家饭店驶去,又一次开启与时间的赛跑。
在李庞飞看来,每一份职业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值得被人尊重。只要顾客给予理解,便是最大的欣慰。
张玉兰在对菜品进行称重
菜贩张玉兰 抢占“鲜”机要赶早
你见过凌晨4时的市区吗?你见过菜市场疯抢的画面吗?他人不曾见过的风景,却天天与菜贩张玉兰相伴。只是,她无暇“欣赏”,一心扑在“抢菜”上。
在农贸批发市场,菜贩们比的就是谁去得早。起得迟了,好菜就被人挑完了,剩下的“歪瓜裂枣”拿回来也不好卖。虽然张玉兰穿着厚厚的棉服和棉靴,戴着能遮耳的加棉帽子,显得有些臃肿,但是“抢菜”时极为灵活,她蹿到一个个摊位前,稳、准、狠地敲定十余种蔬菜,没一会儿就收获满满。
一到临钢菜市场,张玉兰火速铺开之前的“战果”,大声吆喝着新鲜上架的蔬菜。“你们瞧,咱的大白菜还挂着露珠,炒着、炖着都香;西红柿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大小匀称没有疤……”顾客们纷纷驻足,她顿时喜上眉梢,“咱家的菜,你们放心,绝对是早上第一茬。”
天渐渐明亮,来逛早市的人越来越多,张玉兰不断重复着选菜、装袋、称重、收钱等动作。当人群渐渐散去,她才感到一股寒意,捧着已经凉透的热水杯,重重地坐在一旁等待着零零散散的顾客。下午时分,她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又“转战”临钢旧货市场附近,开始新一轮叫卖。
在这样的冷天里,张玉兰即使冻得直哆嗦,也一直在坚守。她笑着说:“不怕天气恶劣,只盼多卖一些菜,这就是菜贩的生活。”
记者 李静 闫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