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了,一直奔波着找工作,但总是屡屡受挫。”扬了扬手里的招聘广告,刚从太原一所高校毕业的小齐神情暗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齐正驻足于我市人才市场门口的招聘信息发布栏前面,身后的面板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招聘信息。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每年7月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但是社会上需求的岗位并没有随之增多,在市场供需矛盾下,就造成了一部分“就业难”。
“一方面是人才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今年的形势相比往年更加严峻。”市人才市场副主任陈新华如是说。
专业和履历的局限
“工作经验”。这沉重的四个字让小齐在求职路上磕磕绊绊。
在记者采访中,所有的应届大学生对“工作经验”发出了一致地声讨。一位被采访者尖锐地指出,“我们因为没经验被工作拒之门外,但不通过工作也就无法积累经验。那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工作?”如此遭遇,让记者不禁想起在今年春季我市大型招聘会上曾采访过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他直言:“不论学历高低,我们更看重的是员工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得企业投入成本进行培训,所以我们还是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针对这一问题,市人才市场副主任陈新华为大学生指出了解决途径。他说:“大学生应重视实习、见习的机会,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积累一些经验。在对社会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就能有选择地提前作好职业生涯规划。”记者认为,作为用人单位,更应该转变思路。前期对人才的培训投入,实际上是储存后备力量,是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除了工作经验,所学专业与工作不符也成为限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的小张所学的是设计专业。但参加了一场招聘会的他发现,需求最多的岗位集中在营销、财务、保险等行业,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少之又少。如今的小张因找不到合适工作只好赋闲在家。
找工作不能片面地追求专业对口。在前不久我市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记者认识了一位负责公司招聘的张斌。他笑谈:“4年前我找工作也费了不少工夫。本身学的是工商管理,现在却做起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这几年过来也是顺风顺水。”他提醒“师弟师妹”们,现在的工作除了部分专业技术性强的岗位,很多岗位并不一味地强调专业对口。求职者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能力,不局限所学专业,这样才能拓宽就业渠道,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大学生在找工作先期习惯将自己就读的学校、专业等与薪资待遇挂上钩。丰厚的薪酬待遇,体面的工作环境成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首要选择,能够进行政单位或大企业、大公司是他们最理想的工作。
怀着这份期望,许多大学生在采访中纷纷表示,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可一看招聘的大都是一些业务员、销售员的工作岗位,与心里的理想工作相差实在太大。
一位求职者说:“上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如今的工作工资只有数百元上千元,那上学花的钱啥时候才能挣回来呀。”还有人表示,学习成绩再好比不上“有关系”。
他说好几个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深厚的同学都找到了“好工作”,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而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是,临汾与北京、上海及一些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高端岗位需求量少,而中低端岗位需求量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不应该刚毕业就要求企业提供多高的工资待遇,这种想法对求职是非常不利的。工资水平是员工为企业贡献价值的具体体现。工作之初就想谋取高工资是不现实的,只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创造的利润越多,公司自然会回报给员工越高的待遇,这是相互的。”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张斌劝大学生要勇于从零开始,在工作中不断发展。
市人才市场副主任陈新华建议,大学生找工作一定要转变就业观念。应该正确定位,调整心态,瞄准长远发展。他鼓励道:“大学生也有本身无可比拟的优势,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快,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比较高,这些明显的优势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不要惧怕就业带来的压力与困惑,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转变观念 成功就业
在山西师范大学的就业信息网上,不仅有及时更新的最新就业信息,还提供了就业指南和政策法 规的咨询等服务内容。
记者还了解到,在每年3月份,各高校都会联系到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还会积极落实大学生的见习基地。
在临汾人才网,高校毕业生可以免费发布求职信息,也能浏览到最新的职位需求动态。
而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与帮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8月10日至16日,我市人才市场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周活动。通过前期的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与广泛宣传,招聘周吸引68家企业单位参会,提供工作岗位3000多个。在8月15日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份。此次招聘会对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提高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次招聘会上,记者再次遇到曾接受过采访的求职者小齐。看得出,小齐很重视这个机会,不仅拿着一叠内容全面、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还换了一身合体的“职业装”。他已经和我市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意向,应聘了营销岗位,通过现场简单的沟通,双方都比较满意。小齐欣喜地告诉记者,“明天上午就去面试,估计过几天就可以上班了。”(记者柴云祥/文 李自强/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