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明的多民族国家,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殡葬方式各异,大多需要传承和发扬,然而传统陈旧的土葬亟待改革。
土葬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五花八门,弊端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浪费国家土地。目前,大多在农村务农人员去世,随意在所辖村庄的土地上选点采穴建坟墓。不少外出打工人员去世,千里迢迢,从外地护灵回家,家属理直气壮地在农村所属地选址建坟墓。一些外出工作人员去世,抱着落叶归根思想,托亲戚、找朋友、联系族人,在农村建坟墓。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去世,入土为安思想作梗,凭借手中权力,在农村买地、租地建坟墓,这些基本上都没有申请,更没有批准,致使大片大片的耕地被大大小小的坟头所占用,给国家、集体、农村、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害。二是封建迷信抬头。大部分土葬,去世后先是请阴阳先生,定出殡日子,算下葬时辰,请和尚、雇道士捧场,一面是伤心、悲痛的哭声,一面是锣鼓声和歌声,反差巨大,显得十分不协调。三是安全隐患增大。由于土葬点多、面广、分散,且有烧三七、五七、七七、百天、祭日的习俗,清明节更是上香、烧黄纸、点冥钱,无疑会给安全带来隐患,轻的是烧毁庄稼,重的是酿成火灾,损失巨大。
土葬历史久远,根深蒂固,涉及到千家万户,方方面面,对土葬改革,任重道远。一要加强宣传。土葬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农村、农民的利益,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土葬的危害,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歌舞歌颂火葬的益处,用典型事教育人,用身边的人启发人,把国家有关殡葬改革法律法规宣传落实到乡村农户,营造人人保护土地的氛围。二要齐抓共管。民政部门要建造火葬场、公益性公墓,强化优质服务,土地、公安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巡查。三是要责任追究,对土葬的责任要实施双方追究,既追究土葬者,还要追究失察者,只有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推进土葬改革。
土葬亟待改革,政府部门推行火葬。而现代社会更加倡导绿色殡葬,例如以下几种殡葬方式,树葬,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棺木,是用可降解的包装物来替代,一个大点的打包餐盒或带盖子的鸡蛋托盘足矣;墓地,就是造林地,每增加一具尸体就会增加更多的树木。可以预先培育,也可以即时栽种,或是后继补种;葬礼,是采用虚拟的视频形式一定会更典雅,节俭等方式。殡葬方式多元化,在探索现代文明殡葬方式的同时,不妨打破传统观念,迈出新的一部。(杨文婷)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变味”的扫墓
下一篇: 监管部门何时不再放“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