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爱听老人们讲故事。听得最多、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孩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轻母亲,见儿子偷拿别人家的针头线脑,不但不批评制止,反而赞扬孩子“聪明能干”。结果孩子受到母亲的赞扬后越加胆大,从幼时偷拿别人家的针头线脑,发展为长大后在社会上偷金盗银,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被判死刑。临刑前,孩子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奶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它说明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那就是“孩时偷针,长大偷金”。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故事中的母亲如果及时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完全可以让儿子走上正道。小孩因天真好奇偷拿个针头线脑的东西玩耍无可厚非,错在做父母的看不到事情背后的严重性,没有及时进行制止教育,却一味地溺爱孩子,本应让孩子产生一种羞耻感,却变成为一种成就感,等到孩子走向了犯罪的不归之路,做父母的就只能悔恨垂泪,望天兴叹了。
三国时期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认为,这句名言应该作为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的处世箴言永远铭记于心。由此我想到了如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在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尤其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再到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措施,三令五申的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可违纪违法案件却时有发生,腐败问题难以根除。纵观贪官腐败分子的犯罪轨迹,究其内因,主要是思想滑坡,心存侥幸,总感觉收受贿赂无人知晓或是难以让组织发觉,常此以往,心态失衡,贪污受贿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这种侥幸心理害人不浅。失之小节,往往是酿成大错的开始,因为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大都体现在小节上。而有些领导和组织发现所属干部的过失行为或是事故苗头,颇于情面和消极影响,没有及时加以制止和批评教育,放之任之。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母亲一样,隐性纵容或是加剧了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导致患上了贪污受贿的“慢性病”,初起时毫无痛苦,甚至还在茫茫然自得其乐,私欲不断膨胀,最终滑入犯罪的深渊,等到了司法部门追究处理时,往往已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悔恨终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钱、物质的索取心在不断加强,私欲心在不断的膨胀,导致我们的党员干部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难以取舍,难以做出正确选择。所以说,我们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廉政制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积极营造务实清廉的从政氛围。
违纪与违法问题就像是两条并行的铁轨,我们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善于做好“轨道检查员”,及时发现和清除围绕附着在轨道上的杂质,在对待人员违纪问题上,要本着培养爱护干部的原则,及时制止批评教育,最大限度地约束违纪行为;在对待人员违法问题上,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决不手软,决不故息迁就,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最大限度地实施挽救措施,确保我们的党员干部像轨道上的列车一样,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平安健康运行。(魏本志)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