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油瓶子”更安全

2011-11-16 09:5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周末,超市买油,服务员推荐:这种食用油好,虽然贵,但它是非转基因的,健康安全。”哦,非转基因。”我仔细看了一下商品标识:100%玉米胚芽油”,原料说明一览特别标注:100%非转基因”。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有什么区别?”服务员回答:非转基因食用油,是用国产原料制作的,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吃起来比较香。而转基因食用油是用美国产的大豆等做原料,出油率高,价格比国产的大豆低。”回家。上网百度查阅“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得出答案:所用的植物基因成分不一样。比如,同是油菜籽,但是品种不一样。非转基因其实就是天然的,转基因是经过人工改良的。
转基因食用油以及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么?看看网上讨论可谓针尖麦芒: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会破坏人的基因链条,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有人认为,和同类作物相比,转基因食品比较安全。因为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大量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比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而且,转基因食品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风险其实要比传统作物更低。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一直分为两种观点,没有认为其绝对安全,但也没有认为其绝对有问题。所以,消费者一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购。
看来,这安全与不安全得靠自己来选择了。想起了不久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所谓“地沟油”,其实就是从食物垃圾里提取、加工出来重新使用的油,其中含有砷、曲霉素、苯并芘等大量毒素和致癌物,这地沟油可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但是,由于存在不小的经济利益,所以,总有人铤而走险。
有专家曾指出,按照比例,一个人在外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会碰上地沟油。这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用油标签上还给消费者做出了标注,但这地沟油可是没有写到“油瓶”上的,而且,目前尚未找到“地沟油”有效的识别手段。针对于此,如何避免吃到地沟油呢?专家也推荐了两个“笨”办法:首先,减少外出就餐,自己用油最放心;其次,选择有卫生资质的餐馆就餐。
本月13日新华网消息,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统一部署下,卫生部近期召开了有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有关单位参加的研讨会,专题研究“地沟油”检验方法的公开征集与技术论证方案,还成立了由13位权威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
据了解,专家组对目前征集到的7家技术机构研制的5种“地沟油”检验方法进行了盲样测试,但对测试结果论证后认为,现有“地沟油”检验方法特异性不强,尚不能作为“地沟油”判定手段。鉴于“地沟油”检测成本高、难度大,专家们呼吁加强食油源头和过程监管。
相比地沟油,转不转基因其实大可不必小题大做。从源头上遏制“地沟油”,首先要压缩“地沟油”的利润空间,如果正品油经济实惠,造假比造真还贵,地沟油”还有市场吗?如何让我们的“油瓶子”更安全,看来并非只是一个科学问题。(晓琳)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