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方便” 就从爱护公厕设施做起

2011-11-22 10: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年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
将人们每日排便的方式定为世界日,这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其实,人类从出生之日起,每天便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方便”,再大的官、再高贵的人,在“方便”方面都与常人无异。
有了人的社会,就需要“方便”,有了人类聚居和城市的诞生后,便有了公共方便的地方——公厕。数千年来,公厕经历了露天到室内、由茅坑到茅房、由旱厕到水厕、由简易到现代的发展过程。1852年,世界第一座抽水马桶式公厕在英国伦敦诞生,标志着人类厕所文明进入新时代。2001年,由新加坡商人沈锐华发起的世界厕所组织在新加坡成立,第一次厕所峰会决定将每年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标志着厕所问题第一次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从四千多年前尧王建立“天下第一都”后,人们为了“方便”需要,便有了公厕。在此后的数千年里,作为第一都的临汾古城也与全国一样先后经历了露天、茅坑、水厕、现代的发展过程。
数年前,针对临汾城市公厕的脏乱差现象,笔者曾写过短评《透过过“出口”看文》,呼吁社会及政府关注临汾城市公厕的发展和建设。去年秋后的一天,笔者路过平阳广场西南角,见一漂亮的建筑矗立眼前,走近一看,是一座公厕,便掏钱准备进入,没想到管理人员一摆手,不要钱,进入一看,漂亮瓷砖贴面、豪华的公厕竟然比家中的卫生间还漂亮。临汾的公厕短短几年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随后,鼓楼广场、贡院街、信合路等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皆出现一座座座亮的公厕。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临汾已经建成覆盖全市共150余座标准化公厕,而且全部实行免费服务。笔者多次去不同地方的公厕方便,发现每座公厕都干净整洁,几乎没有异味。如今的临汾人,再不用憋着肚子满大街找厕所,也不用“内急”躲墙角、花池解手,公厕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一个焦点话题。
我市的公厕建设管理,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头,而且厕所还打造出一种文化品牌,今年全国环卫职工之友、市长助理、市住建局局长宿青平应邀参加第11届“世界公厕峰会”,独树一帜的公厕文化悄悄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和习惯,一个从公厕抓起,市民生活和健康的新文明正在临汾悄然兴起。
公厕的兴建,凝结着市委、市政府及建设局等相关单位人员的心血,彰显了一切为了人民生活方便的执政理念。临汾的“公厕革命”迅速而又成功,但在公厕建成后,如何实施长久有效的管理,也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在一些公厕看到,每个清洁员从毛巾、杀虫剂、垃圾袋、扫帚、消毒液、口罩等大小物件都有详细的记录,还有许多市民的留言和建议。小小小记录,体现的是临汾公厕细致入微的服务水平,展现的是临汾环卫“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高尚情怀。而对如此干净、整洁、舒适、漂亮的公厕,作为临汾人,我们理应自觉地爱护公厕设施,维护公厕卫生,在我们享受“方便”的同时,做一个文明高尚的临汾人!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 张君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