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那么,诚信缺失将给社会系统带来怎样的危害,导致社会失信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如何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据《光明日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近年来,失信事件频发。三鹿“毒奶粉”事件、“周老虎”事件、唐骏“学历门”、河北大学校长“抄袭门”、家乐福价格“欺诈门”、“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郭美美美与十字会、“达芬奇”造假风波、地沟油、“三亚宰客”事件………不胜枚举的寒心事,让人真的不敢再随便相信什么。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甚至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了国家声誉。比如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不但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也使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信任危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在“染色馒头”事件发生两天后,温家宝总理即对此发表看法,称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当前,政府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专家表示,在政府诚信缺失方面,主要体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虚报成绩等。以政府采购领域为例,实行政府采购,本意是引入竞争、节省开支,可政府采购领域却往往成为腐败的重灾区,甚至出现了海口市一个“五无”空壳公司——海口星海利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赢得590万元政府采购大单的奇闻。
如何重建社会信用体系?专家指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从构建完善的诚信体系入手。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郑轲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罚没物资不能是笔“糊涂账”
下一篇: 新“村官”要善理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