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始,北京市全面动用罚款方式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非机动车闯红灯罚款20元,均为当场罚款。交管部门表示,目前,罚款方式先针对不听劝阻、带头硬闯红灯的骑车人和行人。
关于马路的起源,至今当不易考,鲁迅先生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的历史当与人类的历史一般长,远古人类,树为巢,洞为穴,攀山越岭,久之便留下羊肠小道。后来因为耕作和战争需要,人们有意铺路架桥、长空栈道、湖海划船,于是也便有了山路、陆路、水路交通。发展到今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可以说各有各的道。
按说,道路就是让人行走的,道路也是方便行人行走的。但是如今城市里,人车多了,自然要分行人车道、机动车道,甚至还有盲人行道,各走各道,互不相扰。只是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多,于是,车开进了自行车道,自行车骑上人行道,行人没了路,只好在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乱窜。而对于过马路,各国各地的城市为了方便交通,都设置了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起,可是一旦上路过马路,根本不看信号灯,要么凑够一拨人蜂拥而过,要么一看没有车辆,飞快穿过,要么就在行驶的车辆缝隙中蛇形穿梭,外国人称这是“中国式”的过马路。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教育我们要“慎独”,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犯错误。但中国的文化中还有一个“法不责众”,意思是只要大家都犯错误,自己跟着犯错也不会有事。“中国式”的过马路,可以说把这两种文化都演绎的淋漓尽致,一个是如今我们已经少有人慎独,如果遇上红灯,别人蜂拥而过,留下你一个人憨憨地守望,难免引来侧目,甚至惹来“傻X”。从众心理不仅反应在我们的过马路上,也反应在我们为官、居家、待客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别人干了,自己不干,变成了另类,不合群,于是时间久了,也便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难怪许多国外遵守交规的人们进了中国,也会橘生淮北则为枳。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普及蔓延,有人认为是人们素质不高,没有规则意识,有人认为绿灯时间短、路口距离长,还有人认为是缺少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笔者认为,中国人的素质很高,以前北京重罚乱扔烟头和吐痰的行为,外地人到了北京,就不敢乱扔烟头,我们国人到了国外,也是一个个都规规矩矩。要说我们的法律法规,这些年也可以说铺天盖地,法律法规已经不少了,但为何“中国式过马路”这般难治,说到底,除了加大对行人守法的宣传和违规处罚的力度外,完善的交通标志设施、优化的信号灯设置、增设的隔离护栏等外,还要从城市道路规划入手,考虑便民需求,综合治理解决好人与车的路权冲突。
处罚不是目的,但处罚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目前,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讲道理、讲法规的“软执法”已经不管用,必须像治酒驾、醉驾那样方能见到成效!
(文/来祥生)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食品安全 重拾信心须重典
下一篇: 别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