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09年历史的中国红十字会,以往负面新闻绝少,素以人道为己任的这个公益组织总被圣洁呵护着。无奈,有朝一日某个偶发性事件引发连锁发应,它的圣洁又是那般容易被污染。
“重查郭美美”,因为郭美美,一个狂热炫富的女孩子,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红会极不情愿地被扯进了舆论旋涡,加之此后的霉变捐款等负面新闻,说不清道不明的种种使红会声誉一落千丈,几近谷底。有评论说,信任就像一张弄皱的纸,即便抚平,也不会再变成原来的样子。信任有多重要,用不着高谈阔论,看看目前中国红十字会的窘境就可窥见一斑。在芦山地震救援中,这个全球最大的人道组织募款遭遇网民质疑,款额一度落在其他民间组织之后不能不说是一种羞辱。
信任之纸的褶皱是质疑,质疑则缘起于红会体制存在的日益显现的弊端、款项往来的不公开透明,以及有效监督的缺失。作为自我改革的产物,想当初社监委的出现曾被寄予重望,无奈“重查郭美美”的自摆乌龙,及其后被曝光出来的委员与红会暧昧关系加剧了公众的猜忌。于是,真话也会被当作假话、好事也被当作了坏事,百口莫辩的滋味恐怕只有身在局中的人才能真正体味。
如今是否“重查”已经在6月9日的年中会议上有了结论,最终以极少数委员同意被否决。即便社监委委员刘姝威也在微博中指出疑点:既然已认定郭美美违反了法律,为什么红会至今不起诉她?”有此疑问,不明就理的公众又如何肯轻易释怀?但“重查”提案总是已尘埃落定,再单单纠缠于此事无多大意义,我们看到媒体对红会的切实改革和社监委如何准确定位有了更多的思考。
不在质疑声中继续堕落,就在质疑声中崛起。红会社监委出现不过半年多时间,也许是当初公众的期望过高,所以时至今日才这般失望。须知,但凡涉及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会一帆风顺,更何况红会改革牵涉到去行政化、人员属性等诸多问题的权衡,社监委这样的监督机构经费如何保障,与红会保持怎样的角色关系都需要不断摸索,自然这些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重构社会信任,需要完成不止一次的自我救赎,红会面前的路还很长。仅就当前来说,社监委“撇清”与红会利益关系固然十分必要,但倘能扩大委员的遴选范围,在充当红会、媒体、公众“沟通桥梁”的重新定位上有所作为,即是其自身的一件幸事,对红会修复受损的信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大多数关注红会事业发展的局外人,给红会和社监委一点儿时间,一点空间,也许才是最明智之举。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付基恒